|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 ·组合结构发展概述 | 第8-9页 |
| ·组合结构的类型 | 第9-15页 |
|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 | 第9-10页 |
|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 第10-11页 |
| ·型钢混凝土结构 | 第11-13页 |
| ·钢管混凝土结构 | 第13-14页 |
| ·外包钢混凝土结构 | 第14-15页 |
| ·钢-混凝土组合板架结构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的特点 | 第15-16页 |
| ·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组合空腹板架结构的连续化分析Ⅰ—不考虑表层抗弯刚度的层合板模型 | 第19-41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 | 第20页 |
| ·等代刚度的确定 | 第20-24页 |
| ·上、下表层的薄膜刚度 | 第20-22页 |
| ·夹心层的等代剪切刚度 | 第22-24页 |
| ·基本方程式的建立 | 第24-30页 |
| ·几何方程 | 第24-25页 |
| ·物理方程 | 第25-26页 |
| ·平衡方程 | 第26-30页 |
| ·矩形平面周边简支组合空腹板架的求解 | 第30-33页 |
| ·组合空腹板各类构件的内力计算 | 第33-35页 |
| ·上层混凝土板的内力 | 第33-34页 |
| ·下层钢肋的内力 | 第34页 |
| ·剪力键的内力 | 第34-35页 |
| ·算例 | 第35-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组合空腹板架结构的连续化分析Ⅱ—考虑表层抗弯刚度的层合板模型 | 第41-62页 |
| ·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 | 第41页 |
| ·等代刚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 ·基本方程式的建立 | 第42-48页 |
| ·物理方程 | 第43-45页 |
| ·平衡方程 | 第45-48页 |
| ·矩形平面周边简支组合空腹板架的求解 | 第48-52页 |
| ·组合空腹板各类构件的内力计算 | 第52-55页 |
| ·上层混凝土板的内力 | 第52-53页 |
| ·下层钢肋的内力 | 第53-54页 |
| ·剪力键的内力 | 第54-55页 |
| ·算例 | 第55-60页 |
| ·两种层合板模型的比较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有限元分析 | 第62-78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有限元理论 | 第62-63页 |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63-74页 |
| ·空间梁单元 | 第64-66页 |
| ·板壳单元 | 第66-70页 |
| ·节点处局部混凝土块体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 第70-71页 |
| ·边界条件 | 第71-74页 |
| ·总刚度矩阵集成和总刚度方程求解 | 第74页 |
| ·单元类型 | 第74-78页 |
| ·梁单元beam4 | 第75页 |
| ·壳单元shell63 | 第75-76页 |
| ·块体单元solid45 | 第76-78页 |
| 第五章 ANSYS模型的分析 | 第78-99页 |
| ·算例概述 | 第78-79页 |
| ·组合空腹板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及变形规律 | 第79-95页 |
| ·算例概述 | 第79-81页 |
| ·梁—壳元混合元模型(算法Ⅰ) | 第81-85页 |
| ·壳单元模型(算法Ⅱ) | 第85-90页 |
| ·壳—块体单元混合模型(算法Ⅲ) | 第90-95页 |
| ·三种计算模型的比较 | 第95-98页 |
| ·竖向挠度分析 | 第95-96页 |
| ·内力分析 | 第96-98页 |
| ·小结 | 第98-99页 |
| 第六章 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板架高跨比及经济跨度研究 | 第99-105页 |
| ·引言 | 第99-100页 |
| ·在几种跨度下组合空腹板结构的受力性能 | 第100-103页 |
| ·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 第103-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 ·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106-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