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30页 |
·戊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戊型肝炎的病原学 | 第12-15页 |
·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 第15-17页 |
·戊型肝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7-18页 |
·戊型肝炎的诊断 | 第18-19页 |
·戊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 第19-20页 |
·戊型肝炎的预防 | 第20页 |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研究 | 第20-28页 |
·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21页 |
·感染性克隆的产生 | 第21-23页 |
·感染性克隆的应用 | 第23-24页 |
·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戊型肝炎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的研究 | 第27-28页 |
·戊型肝炎病毒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50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3页 |
·粪便样品及血清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1页 |
·细胞菌株质粒与载体 | 第31-33页 |
·方法 | 第33-50页 |
·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3-41页 |
·重组质粒pHEa的构建 | 第41-46页 |
·重组质粒pCHE的构建 | 第46-48页 |
·重组质粒pHEa、pCHE的大量制备 | 第48页 |
·重组质粒pHEa的体外转录 | 第48页 |
·A549和HepG2细胞的培养 | 第48-49页 |
·重组质粒pHEa体外转录本及pCHE质粒的转染 | 第49页 |
·全基因组感染性克隆cDNA的感染性检测 | 第49-50页 |
3 结果 | 第50-67页 |
·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0-56页 |
·猪戊型肝炎病毒阳性样品的选择 | 第50-51页 |
·全基因组扩增结果 | 第51-54页 |
·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 | 第54-56页 |
·猪HEV重组质粒pHEa构建 | 第56-61页 |
·EcoRV酶切位点及T7启动子的引入 | 第56-57页 |
·分子标志NruI的引入 | 第57页 |
·pHE重组质粒构建 | 第57-61页 |
·重组质粒pEH的修正 | 第61页 |
·重组质粒pCHE的构建 | 第61-63页 |
·T7启动子及核酶的引入 | 第61-62页 |
·重组质粒pCHE构建 | 第62-63页 |
·基因组全长cDNA感染性的检测 | 第63-67页 |
·细胞病变的观察 | 第63-64页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培养细胞 | 第64-65页 |
·RT-PCR检测 | 第65-66页 |
·电镜检测病毒粒子 | 第66-67页 |
4 讨论 | 第67-70页 |
·HEV阳性样品的选择 | 第67页 |
·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7页 |
·感染性克隆cDNA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 第67-68页 |
·重组质粒感染性较低的可能原因及未来的解决方法 | 第68-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附录 | 第82-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