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粪好氧堆肥效应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30页 |
·禽畜粪便的环境污染现状和处理对策 | 第13-16页 |
·畜禽粪便特征 | 第13-14页 |
·鸡粪的组成及其肥料成分 | 第14-15页 |
·我国畜禽粪便的污染现状及原因 | 第15页 |
·畜禽粪便污染处理的对策和方法 | 第15-16页 |
·堆肥技术研究概述 | 第16-25页 |
·堆肥技术及其机理 | 第16-17页 |
·好氧堆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堆肥技术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 | 第20-21页 |
·堆肥腐熟度的判定 | 第21-25页 |
·堆肥微生物接种技术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国际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27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6页 |
·禽粪好氧堆肥及其腐熟度评价的材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6页 |
·禽粪好氧堆肥细菌分离的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分离菌株降解特性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8-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优势高效菌株生态相关性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优势高效菌株回归堆肥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优势高效细菌鉴定的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鉴定方法 | 第43-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72页 |
·禽粪好氧堆肥及其腐熟度评价 | 第46-51页 |
·堆体温度变化 | 第46页 |
·堆体pH值变化 | 第46-47页 |
·堆体含水率变化 | 第47-48页 |
·堆体有机质含量变化 | 第48页 |
·堆体C/N变化 | 第48-49页 |
·堆体粪大肠菌群值(MPN值) | 第49页 |
·堆体种子发芽指数(GI) | 第49-50页 |
·堆体蛔虫卵死亡率 | 第50页 |
·堆肥物理学指标的测定 | 第50-51页 |
·禽粪好氧堆肥细菌的分离结果 | 第51-55页 |
·堆肥全程细菌浓度变化 | 第51页 |
·禽粪好氧堆肥细菌的分离 | 第51-55页 |
·分离菌株降解特性的研究 | 第55-60页 |
·淀粉水解试验 | 第55-56页 |
·明胶(蛋白质)液化试验 | 第56-57页 |
·纤维素的降解作用 | 第57页 |
·油脂的水解作用 | 第57-59页 |
·优势高效细菌的确定 | 第59-60页 |
·优势高效菌株间生态相关性研究 | 第60页 |
·优势高效菌株回归试验 | 第60-66页 |
·回归试验温度变化 | 第60-61页 |
·回归试验pH值变化 | 第61-62页 |
·回归试验含水率变化 | 第62-63页 |
·回归试验蛔虫卵死亡率 | 第63页 |
·回归试验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 | 第63-64页 |
·回归试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 第64-65页 |
·回归试验C/N的变化 | 第65页 |
·回归试验粪大肠菌群值变化 | 第65-66页 |
·优势高效细菌的鉴定 | 第66-72页 |
4 讨论 | 第72-75页 |
·禽粪好氧堆肥及其腐熟度评价 | 第72页 |
·禽粪好氧堆肥细菌的分离 | 第72页 |
·分离菌株降解特性的研究 | 第72-73页 |
·优势高效菌株间生态相关性研究 | 第73页 |
·优势高效菌株回归试验 | 第73-74页 |
·优势高效细菌的鉴定 | 第74-75页 |
5 结论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