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公众参与行政立法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言第11-13页
一、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基本理论第13-19页
 (一)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概念界定第13-14页
 (二)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第14-15页
  1.人民主权原则第14页
  2.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第14-15页
  3.行政法学“控权论”第15页
 (三)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价值分析第15-19页
  1.有利于使行政立法正确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第15-16页
  2.有利于提高行政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第16-17页
  3.有利于提升公众法律信仰并保证立法的执行第17-19页
二、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现状及困境分析第19-31页
 (一) 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现状第19-24页
  1.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在制度层面的体现第19-22页
  2.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在实践层面的体现第22-24页
 (二) 影响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主要因素第24-27页
  1.公众自身因素第24-25页
  2.现行程序规定因素第25-26页
  3.行政立法机关因素第26-27页
 (三) 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困境的原因分析第27-31页
  1.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第27-28页
  2.现行立法存有缺陷第28-29页
  3.政府导向型立法体制的弊端第29-31页
三、域外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经验借鉴第31-35页
 (一) 美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相关制度第31-32页
 (二) 英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相关制度第32页
 (三) 日本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相关制度第32-33页
 (四) 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意义第33-35页
四、完善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的对策第35-43页
 (一) 提高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积极性第35-36页
  1.以多种参与方式提高公众积极性第35页
  2.以多种参与因素提高公众积极性第35-36页
 (二) 完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相关制度第36-43页
  1.建立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动议制度第36-38页
  2.完善行政立法公开制度第38-39页
  3.完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第39-41页
  4.建立政府部门立法回避制度第41页
  5.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反垄断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