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3页 |
| 2.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3-32页 |
| ·抗变态反应药物研制进展 | 第23-24页 |
| ·天然产物中抗变态反应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 ·地肤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 ·地肤子的临床应用 | 第28-29页 |
| ·地肤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9-30页 |
| ·地肤子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30-32页 |
| 3.论文工作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地肤子皂苷活性部位的筛选 | 第33-42页 |
| 1.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 2.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 ·总皂苷的制备 | 第34页 |
| ·硅胶的预处理 | 第34页 |
| ·装柱 | 第34-35页 |
| ·总皂苷各分离部位的制备 | 第35-36页 |
| ·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4-氨基吡啶(4-AP)溶液的配制 | 第36页 |
| ·4-AP诱发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试验 | 第36-37页 |
| ·活性部位的筛选 | 第37页 |
| ·灌胃溶液的配制 | 第37页 |
| ·各部位物质抗过敏试验 | 第37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 ·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 ·活性部位的筛选 | 第38-40页 |
| 4.讨论 | 第40-41页 |
| ·关于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模型 | 第40页 |
| ·关于活性部位的筛选 | 第40-41页 |
| 5.小结 | 第41-42页 |
| ·建立了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模型 | 第41页 |
| ·筛选出地肤子皂苷的抗变态反应活性部位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地肤子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结构鉴定 | 第42-60页 |
| 1.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 2.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 ·化合物的分离 | 第43-44页 |
| ·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工艺流程 | 第44-45页 |
| 3.结构分析与鉴定 | 第45-58页 |
| ·化学定性反应 | 第45页 |
| ·Molish试剂的配制 | 第45页 |
| ·Molish反应 | 第45页 |
| ·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mann Burchard反应) | 第45页 |
| ·薄层层析条件 | 第45页 |
| ·光谱鉴定 | 第45-46页 |
| ·化合物Ⅰ的鉴定 | 第46-47页 |
| ·化合物Ⅱ的鉴定 | 第47-48页 |
| ·化合物Ⅲ的结构鉴定 | 第48-58页 |
| 4.讨论 | 第58-59页 |
| 5.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地肤子总皂苷及其单体化合物抗变态反应作用的研究 | 第60-70页 |
| 1.地肤子总皂苷抗过敏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研究 | 第60-65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60-61页 |
| ·试验材料 | 第60-61页 |
| ·主要仪器 | 第61页 |
| ·主要药品 | 第61页 |
| ·试验方法 | 第61-62页 |
| ·溶液配制 | 第61页 |
| ·小鼠过敏性皮肤瘙痒试验 | 第61-62页 |
| ·组胺致小鼠足肿胀试验 | 第6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 ·总皂苷抗4-AP致过敏性皮肤瘙痒作用 | 第62-63页 |
| ·总皂苷抗组胺致小鼠足肿胀作用 | 第63-65页 |
| 2.单体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 | 第65-67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65-66页 |
| ·试验材料 | 第65页 |
| ·主要仪器 | 第65页 |
| ·主要药品 | 第65-66页 |
| ·试验方法 | 第66页 |
| ·溶液配制 | 第66页 |
| ·不同化合物抗过敏作用比较 | 第6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 3.讨论 | 第67-69页 |
| ·关于地肤子总皂苷的抗过敏作用及其量效关系 | 第67-68页 |
| ·关于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 第68-69页 |
| 4.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大孔树脂纯化地肤子总皂苷工艺的研究 | 第70-88页 |
| 1.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试剂 | 第70-71页 |
| ·试验材料 | 第70-71页 |
| ·主要仪器 | 第71页 |
| ·主要试剂 | 第71页 |
| 2.试验方法 | 第71-75页 |
| ·地肤子总皂苷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1-73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71-72页 |
| ·最佳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72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72页 |
| ·精密度与稳定性的考察 | 第72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72-73页 |
| ·检测限的考察 | 第73页 |
| ·地肤子总皂苷纯化工艺的研究 | 第73-75页 |
| ·地肤子总皂苷纯化工艺路线 | 第73页 |
|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及装柱 | 第73页 |
| ·静态吸附试验 | 第73-74页 |
| ·动态吸附试验 | 第74页 |
| ·洗脱溶媒的选择 | 第74页 |
| ·洗脱体积的选择 | 第74-75页 |
| ·重复验证试验 | 第75页 |
| 3.结果与分析 | 第75-85页 |
| ·地肤子总皂苷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5-78页 |
| ·最佳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75-76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76-77页 |
| ·精密度与稳定性的考察 | 第77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77-78页 |
| ·检测限的确定 | 第78页 |
| ·地肤子总皂苷纯化工艺的研究 | 第78-85页 |
| ·树脂的筛选 | 第78-81页 |
| ·吸附量的确定 | 第81-82页 |
| ·洗脱溶媒的选择 | 第82-83页 |
| ·洗脱体积的选择 | 第83-84页 |
| ·重复验证实验 | 第84-85页 |
| 4.讨论 | 第85-86页 |
| ·关于地肤子皂苷的分光光度检测法 | 第85页 |
| ·关于地肤子皂苷的纯化方法 | 第85-86页 |
| 5.小结 | 第86-88页 |
| ·建立了地肤子皂苷的分光光度检测法 | 第86-87页 |
| ·建立了地肤子总皂苷的柱色谱分离纯化的优化工艺 | 第87-88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88-89页 |
| 结论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