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 | 第14-17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肉质的影响 | 第15-17页 |
2 关于互作的估计方法 | 第17-19页 |
·方差分析法 | 第18页 |
·相关分析法 | 第18-19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19页 |
·重复力分析法 | 第19页 |
3 微卫星 DNA及其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微卫星位点的分离方法 | 第20-21页 |
·原位杂交法 | 第20页 |
·RAMP分离法 | 第20-21页 |
·染色体上引物原位 DNA合成法 | 第21页 |
·微卫星标记在猪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构建基因图谱 | 第21页 |
·QTL定位 | 第21页 |
·标记辅助选择 | 第21页 |
·揭示群内遗传多样性及研究品种间的分化关系 | 第21-22页 |
·杂种优势预测 | 第22页 |
4 猪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 第22-23页 |
·过氧化氢酶体激活增殖受体基因 | 第23页 |
·MI基因 | 第23页 |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ein,CAST)基因 | 第23-24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本研究的目标 | 第24-25页 |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26-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试验猪群 | 第26页 |
·试猪日粮 | 第26-27页 |
·饲养管理 | 第27页 |
·测定方法 | 第27页 |
·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前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中期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后期生长的影响 | 第30-32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全期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关于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生长速度的影响 | 第33页 |
·关于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肉质影响的研究 | 第35-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试验猪群及管理 | 第35页 |
·测定方法 | 第35-37页 |
·屠宰试验 | 第35页 |
·肉质性状测定 | 第35-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基因型和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 第37-40页 |
·基因型与营养水平对胴体性状的效应 | 第37-39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 第39-40页 |
·基因型和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40-43页 |
·基因型与营养水平对肉质性状的效应 | 第40-42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42-43页 |
·基因型和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3-46页 |
·基因型与营养水平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效应 | 第43-44页 |
·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关于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 第46页 |
·关于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46-47页 |
·关于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猪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微卫星标记与营养互作及其对猪肉质影响的研究 | 第49-63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实验猪群 | 第50页 |
·实验材料采集 | 第5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页 |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主要试验试剂配制 | 第50-51页 |
·方法 | 第51-54页 |
·肉质性状测定方法 | 第51页 |
·DNA的提取 | 第51页 |
·扩增 | 第51-53页 |
·微卫星标记引物 | 第51-52页 |
·微卫星 DNA标记分析 | 第52页 |
·PAGE电泳检测 | 第52-53页 |
·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1页 |
·猪基因组 DNA的检测 | 第54-55页 |
·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 第55页 |
·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 第55-56页 |
·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 | 第56-57页 |
·微卫星与营养水平互作对肉质性状的影响分析 | 第57-61页 |
·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57-58页 |
·微卫星与营养水平互作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 第58-59页 |
·微卫星与营养水平互作对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59页 |
·微卫星与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3 讨论 | 第61-62页 |
·关于微卫星 DNA标记的选择 | 第61页 |
·关于微卫星标记与营养互作对猪肉质的影响 | 第61-62页 |
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CAST基因与营养水平的互作及其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研究 | 第63-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DNA的提取 | 第64页 |
·引物设计 | 第64页 |
·PCR反应程序 | 第64页 |
·最佳 PCR扩增体系 | 第64页 |
·酶切反应体系 | 第64页 |
·PCR扩增产物及酶切产物的检测 | 第64页 |
·数据统计 | 第64-6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PCR产物与酶切产物电泳图 | 第65-66页 |
·酶切位点基因型及其基因频率 | 第66-67页 |
·不同酶切基因型与营养水平互作对主要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67-69页 |
·Hinf I酶切基因型与营养水平互作对主要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67-68页 |
·Msp I酶切基因型与营养水平互作对主要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68页 |
·Rsa I酶切基因型与营养水平互作对主要肉质性状的影响 | 第68-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4页 |
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72-73页 |
2 创新之处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8页 |
附录A 《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GB8467-87) | 第88-93页 |
附录B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3-95页 |
附录C 猪胴体和肉质性状分类表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作者简历 | 第97-98页 |
博士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