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预算监督的必要性 | 第8-12页 |
(一) 公共财政与预算监督的涵义 | 第8-9页 |
(二) 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是政府预算监督的内在要求 | 第9-10页 |
(三) 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政府预算监督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二、市场经济国家的预算监督模式及特征 | 第12-16页 |
(一) 预算监督的法制化程度较高 | 第13-14页 |
(二) 预算监督权力配置合理且层次分明 | 第14页 |
(三) 预算监督涵盖预算资金运行全过程 | 第14-16页 |
三、我国政府预算监督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22页 |
(一) 预算监督法制建设滞后于预算改革的具体实践 | 第16-17页 |
(二) 立法机关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 第17-19页 |
(三) 审计机构的监督有待改进 | 第19-20页 |
(四) 财政监察方式尚需完善 | 第20-21页 |
(五) 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社会监督作用甚微 | 第21-22页 |
四、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预算监督模式的基本构想 | 第22-30页 |
(一) 树立预算法律观,加强预算监督的法制保障 | 第22-24页 |
(二) 强化人大对预算全过程的监督 | 第24-25页 |
(三) 考虑适时推行立法型审计监督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四) 构建管理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察制度 | 第26-27页 |
(五) 积极建立听证、公告等项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 第27-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论文摘要 | 第33-35页 |
ABSTRACT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