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空间雕塑语言探索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导论—空间语言的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 ·中国现当代雕塑现状分析 | 第11页 |
| ·当代空间视野 | 第11-12页 |
| ·文章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传统雕塑艺术中的“空间” | 第13-18页 |
| ·负空间的划定 | 第13-14页 |
| ·古代雕塑的“负” | 第14-15页 |
| ·遗迹 | 第14-15页 |
| ·非、美洲负形态的追溯 | 第15页 |
| ·继承发展 | 第15-16页 |
| ·小结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空间形态在现代雕塑中的发展 | 第18-24页 |
| ·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 | 第18-20页 |
| ·体量感的解构 | 第18-19页 |
| ·空间中的正与负 | 第19-20页 |
| ·极简的空间形态 | 第20-21页 |
| ·极简的艺术理念 | 第20页 |
| ·极简艺术形态 | 第20-21页 |
| ·空间语言的延伸 | 第21-22页 |
| ·大地艺术 | 第21页 |
| ·波普 空间 | 第21-22页 |
| ·雕塑的能动形式 | 第22-23页 |
| ·能源的力量 | 第22-23页 |
| ·雕塑中的机械原理 | 第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当代的负空间潮流 | 第24-28页 |
| ·空间媒介中的光、影 | 第24-25页 |
| ·时间在雕塑作品中的运用 | 第25-27页 |
| ·语言媒介的转向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结论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 附录 | 第30-3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