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的防洪决策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GPS及其在降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RS及其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GIS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防洪决策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 ·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20-26页 |
| ·研究的目标 | 第20-21页 |
| ·研究的区域 | 第21-24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GPS水汽监测及数据通信网优化设计 | 第26-38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GPS水汽监测网优化设计 | 第27-31页 |
| ·GPS水汽监测站优化 | 第27-29页 |
| ·GPS水汽监测网设计 | 第29-31页 |
| ·GPS数据通信网优化设计 | 第31-36页 |
| ·GPS数据采集站的工作过程 | 第32页 |
| ·GPS数据通信网优化 | 第32-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GPS大汽可降水量反演 | 第38-55页 |
| ·GPS反演水汽原理 | 第38-42页 |
| ·GPS反演的水汽信息 | 第39-40页 |
| ·延迟模型 | 第40-42页 |
| ·GPS反演水汽软件 | 第42-47页 |
| ·GAMIT/ GLOBK | 第43-46页 |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46-47页 |
| ·GPS水汽测量中的误差 | 第47-50页 |
| ·观测方程和各项误差分析 | 第47-49页 |
| ·卫星星历及其误差 | 第49页 |
| ·气象观测误差引起的水汽估计误差 | 第49-50页 |
| ·GPS大汽可降水量的反演 | 第50-54页 |
| ·试验区GPS监测网情况 | 第50-51页 |
| ·资料处理及大汽可降水量反演 | 第51-52页 |
| ·GPS大气可降水量时序变化特征分析 | 第52-53页 |
| ·GPS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提取大气可降水量的比较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基于 GIS的洪水模拟仿真研究 | 第55-71页 |
| ·洪水模拟原理 | 第55-58页 |
| ·基本方程 | 第55-56页 |
| ·二维非恒定流模型改进 | 第56-57页 |
| ·通道流量的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 ·基于GIS的洪水模拟 | 第58-62页 |
| ·洪水模拟前处理 | 第58-59页 |
| ·北江大堤溃口洪水模拟 | 第59-62页 |
| ·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 | 第62-65页 |
| ·三维地形仿真原理 | 第62-64页 |
| ·洪水模似三维可视化 | 第64-65页 |
| ·北江大堤三维仿真系统 | 第65-69页 |
| ·系统的流程 | 第66-67页 |
| ·实现技术 | 第67-68页 |
| ·系统成果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基于RS的动态洪灾评估方法研究 | 第71-85页 |
| ·动态洪灾评估要素及指标体系 | 第71-74页 |
| ·洪水灾害评估分类 | 第71-72页 |
| ·应用于动态洪灾评估的地理信息系统 | 第72-73页 |
| ·洪水灾害动态评估要素及获取方法 | 第73-74页 |
| ·基于RS的洪水动态监测 | 第74-78页 |
| ·洪水遥感动态监测步骤方法 | 第75-77页 |
| ·洪水遥感动态监测成果 | 第77-78页 |
| ·洪灾损失评估方法 | 第78-82页 |
| ·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法 | 第78-80页 |
| ·基于RS的动态洪灾评估方法 | 第80-82页 |
| ·洪灾损失评估实例 | 第82-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基于3S技术的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 | 第85-104页 |
| ·综合数据库的建立 | 第85-93页 |
| ·综合数据库设计 | 第86-89页 |
| ·综合数据库的内容和建设 | 第89-92页 |
| ·综合数据库管理 | 第92-93页 |
| ·系统集成的设计 | 第93-98页 |
| ·功能框架结构 | 第94-95页 |
| ·系统平台建设 | 第95页 |
| ·软件设计 | 第95-98页 |
| ·系统集成的实现 | 第98-101页 |
| ·C/S结构成果集成 | 第99-100页 |
| ·B/S结构成果集成 | 第100-101页 |
| ·系统管理 | 第101-102页 |
| ·功能结构 | 第101-102页 |
| ·实现技术 | 第102页 |
| ·小结 | 第102-10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8页 |
| ·总结 | 第104-105页 |
| ·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 ·展望 | 第106-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8页 |
| 附录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