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目录 | 第10-14页 |
| 第1章 环境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及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38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 第14-16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4-16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用途 | 第16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及其污染途径 | 第16-21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预处理方法与测定方法 | 第21-30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预处理方法 | 第21-27页 |
| ·大气 | 第22页 |
| ·水体 | 第22-25页 |
| ·土壤 | 第25-26页 |
| ·塑料制品及食品 | 第26-27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 | 第27-30页 |
| ·气相色谱法 | 第27-29页 |
| ·液相色谱及质谱 | 第29-30页 |
| ·环境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现状 | 第30-35页 |
| ·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污染及降解途径 | 第30-31页 |
| ·水体中有关酚类化合物的监测标准 | 第31-32页 |
| ·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 ·滴定法 | 第32页 |
| ·光度法 | 第32-33页 |
| ·流动注射分析法 | 第33-34页 |
| ·电化学方法 | 第34页 |
| ·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34-35页 |
|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 | 第35-36页 |
| ·本论文工作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 第2章 HPLC测定一次性塑料用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 第38-50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9页 |
| ·色谱及质谱条件 | 第39-40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 ·样品的处理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 ·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40-41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41-42页 |
| ·邻苯二甲酸酯的定性鉴定 | 第42-43页 |
| ·标准曲线及最低检测限 | 第43-44页 |
| ·回收率测定 | 第44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44-48页 |
| ·质谱法的初步研究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3章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测定饮料及水体中的邻苯二甲酸酯 | 第50-63页 |
| ·引言 | 第50-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51页 |
| ·色谱及质谱条件 | 第51-52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2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52-54页 |
| ·质谱分析 | 第54-56页 |
| ·标准曲线及最低检测限 | 第56-57页 |
| ·回收率测定与精密度 | 第57-58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58-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第4章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测定塑料制品浸泡液中邻苯二甲酸酯 | 第63-74页 |
| ·引言 | 第63-64页 |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64页 |
| ·模拟汗液的配制 | 第64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64-65页 |
| ·色谱和质谱条件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 ·浸泡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 第65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65-67页 |
| ·质谱分析 | 第67-68页 |
| ·标准曲线及最低检测限 | 第68-69页 |
|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69-73页 |
| ·模拟汗液对塑料样品的浸泡 | 第69页 |
| ·水及乙醇-水溶液对塑料样品的浸泡 | 第69-73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第5章 HPLC-ESI-MS法测定饮料及水体中苯酚、间苯三酚和双酚A | 第74-84页 |
| ·引言 | 第74-75页 |
|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75-76页 |
| ·色谱和质谱条件 | 第76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7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6-83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76-78页 |
| ·质谱分析 | 第78-80页 |
| ·标准曲线及最低检测限 | 第80页 |
| ·回收率测定与精密度 | 第80-81页 |
| ·样品的测定结果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102页 |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待发表论文和专利目录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