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锦秀江南育才女——晚明女作家沈宜修及其创作背景 | 第8-22页 |
第一节 德才兼备美风仪——沈宜修其人 | 第9-14页 |
一、书香门第出佳人——色 | 第9-10页 |
二、多才多艺勤为文——才 | 第10-12页 |
三、贤良淑德传美名——德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创作背景 | 第14-22页 |
一、汾湖水润午梦堂——午梦堂内外的文化氛围 | 第15-18页 |
二、笑陋惠姬《女诫》训——沈宜修的思想观念 | 第18-22页 |
第二章 《鹂吹》一卷香犹在——《鹂吹》的思想内容与风格特色 | 第22-36页 |
第一节 思想内容 | 第22-29页 |
一、常赋闲愁寄相思,曾抒哀思伤别离 | 第23-26页 |
二、多情无处觅逍遥,偶享天伦共唱和 | 第26-27页 |
三、穷愁不堪写忧怨,欲借禅语解俗缘 | 第27-29页 |
第二节 风格特色 | 第29-36页 |
一、夙通经史善用典,端丽温婉显雅致 | 第30-33页 |
二、生花妙笔善绘景,脉脉含情笼愁怀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伊人》一卷留芳名——《伊人思》编撰的目的与意义 | 第36-45页 |
第一节 目的 | 第37-40页 |
一、广罗散玉显人间 | 第37-39页 |
二、伊人芳踪觅友声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意义 | 第40-45页 |
一、英才不必出名门 | 第41-42页 |
二、清音长存泽后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沈宜修作品的内在关联与传播 | 第45-54页 |
第一节 《鹂吹》与《伊人思》的内在关联 | 第45-49页 |
一、才情的激荡 | 第45-47页 |
二、情感的共鸣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沈宜修作品的传播与影响 | 第49-54页 |
一、传播 | 第49-51页 |
二、影响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76页 |
一、沈宜修生年纪事 | 第61-71页 |
二、《伊人思》部分作者简介 | 第71-74页 |
三、《鹂吹》部分诗词用典情况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