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中学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数学文化 | 第13-26页 |
(一) 数学文化的涵义 | 第13-14页 |
1. 文化的涵义 | 第13页 |
2. 数学文化 | 第13-14页 |
(二) 数学文化的构成 | 第14-16页 |
1. 数学共同体 | 第14页 |
2. 数学传统 | 第14-15页 |
3. 数学精神 | 第15页 |
4. 数学文化的基本层面 | 第15-16页 |
(三) 数学的文化价值 | 第16-19页 |
1. 数学对于人类理性精神的养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第16-17页 |
2. 数学文化具有独特的教化功能 | 第17-18页 |
3. 数学有着重要的思维训练功能 | 第18页 |
4. 数学对于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第18-19页 |
(四) 数学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 第19-24页 |
1. 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 | 第20页 |
2. 向学生展示历史上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 | 第20-24页 |
3. 小结 | 第24页 |
(五)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 第24-26页 |
二、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数学文化 | 第26-37页 |
(一) 数学文化的教学思考 | 第26-30页 |
1. 以人物为线索 | 第27页 |
2. 以数学题材为线索 | 第27-28页 |
3. 以史料书籍为线索 | 第28页 |
4. 以数学符号为线索 | 第28-29页 |
5. 以研究性学习为依托 | 第29-30页 |
(二) 构建新型的数学课堂文化 | 第30-34页 |
1. 构建新型的课堂文化 | 第30-31页 |
2. 开发多元的校本课程 | 第31-33页 |
3. 折射健全的人格魅力 | 第33-34页 |
(三)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 第34-37页 |
1. 用数学名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 第34-36页 |
2. 利用科学事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 第36页 |
3. 利用数学故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 第36-37页 |
三、数学美的教育价值及作用 | 第37-48页 |
(一) 古代文化中的数学美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1. 甲骨文中的资料 | 第38页 |
2. 杨辉的天地数 | 第38-39页 |
3. 杨辉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证明 | 第39-40页 |
4. 对称性思想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应用 | 第40页 |
(二) 数学课堂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内涵 | 第40-43页 |
(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学美的功能 | 第43-46页 |
(四) 中学数学教师创造数学教学美 | 第46-48页 |
1. 数学教学语言美 | 第46页 |
2. 数学教学的板书美 | 第46页 |
3.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方法美 | 第46-47页 |
4. 数学教学中的组织美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