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一、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3-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梦""异"现象与明清小说 | 第19-59页 |
第一节 "梦""异"现象 | 第19-24页 |
一、"梦""异"现象的概念及内涵 | 第19-21页 |
二、"梦""异"现象的表现形式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梦""异"现象与中国古代小说 | 第24-35页 |
一、"梦""异"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 | 第24-30页 |
二、"梦""异"现象为中国古代小说提供了重要的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三、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梦""异"现象描写的发展阶段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梦""异"现象描写在明清小说中的存在和形式分类 | 第35-54页 |
一、"梦""异"现象描写在明清小说中的存在 | 第35-53页 |
二、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的形式分类 | 第53-54页 |
第四节 明清小说中"梦""异"现象描写的特点 | 第54-59页 |
一、明清小说中"梦""异"现象描写的整体特点 | 第55-57页 |
二、明清小说中"梦""异"现象描写的类型特点 | 第57-59页 |
第二章 明清小说中"梦""异"现象描写的个案研究 | 第59-203页 |
第一节 神性化---《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中的"梦""异"现象描写 | 第59-110页 |
一、神性散点式的布局——《三国志演义》中的"梦""异"现象描写 | 第59-94页 |
二、神性系统式的构建——《水浒传》中的"梦""异"现象描写 | 第94-110页 |
第二节 模式对应化——《西游记》中的"梦""异"现象描写 | 第110-126页 |
一、整体结构对人类精神现象的对应性隐喻 | 第110-114页 |
二、模式化的"梦""异"现象在细节上的贯穿 | 第114-120页 |
三、精神现象化的人物分类构建 | 第120-122页 |
四、精神实现的思想内容 | 第122-126页 |
第三节 心境化----《金瓶梅》中的"梦""异"现象描写 | 第126-144页 |
一、心境化的"梦""异"现象类型的侧重表现 | 第126-132页 |
二、以卜卦、偈语、化度为总为结 | 第132-138页 |
三、心境化统领下的多维表现 | 第138-142页 |
四、"梦""异"现象艺术表现的由神化到人化 | 第142-144页 |
第四节 变形化----《聊斋志异》中的"梦""异"现象描写 | 第144-162页 |
一、梦、幻、仙境、鬼蜮——"梦""异"现象变形的情景设定 | 第145-151页 |
二、"花鬼狐妖"——"梦""异"现象变形的存在形态 | 第151-158页 |
三、人间情道——"梦""异"现象变形的目标指向 | 第158-162页 |
第五节 情境现实化——《红楼梦》中的"梦""异"现象描写 | 第162-203页 |
一、潜意识层面的"梦""异"现象的描写形成了系统 | 第162-181页 |
二、梦境式的结构和"梦""异"现象在情节上的贯穿 | 第181-191页 |
三、梦幻本旨的写作倾向 | 第191-196页 |
四、"梦""异"现象描写是艺术审美和精神规律结合的产物 | 第196-203页 |
第三章 明清小说中"梦""异"现象描写的成因及其影响 | 第203-228页 |
第一节 多维、神秘的文化渊源 | 第203-207页 |
一、巫文化对虚化和生理的"梦""异"现象描写的影响 | 第203-204页 |
二、天人感应思想对物化"梦""异"现象描写的影响 | 第204-206页 |
三、佛、老思想对"梦""异"现象诸多方面的影响 | 第206页 |
四、天命思想对"梦""异"现象描写思想倾向的影响 | 第206-207页 |
第二节 神性、禁锢的时代背景 | 第207-210页 |
一、众神庞杂的明代社会 | 第207-208页 |
二、禁锢思想的清代社会 | 第208-210页 |
第三节 奇幻的艺术审美 | 第210-217页 |
一、奇幻是明代以前小说的审美传统 | 第210-212页 |
二、奇幻是众多明清小说理论家和作家的审美共识 | 第212-214页 |
三、明清戏曲等的奇幻审美对明清小说形成了文体间的交叉影响 | 第214-215页 |
四、"梦""异"现象的奇幻之美应和了明清小说的审美倾向 | 第215-217页 |
第四节 "梦""异"现象和作家个体 | 第217-223页 |
一、个体潜意识层面的"梦""异"现象是创作主体精神的客观存在 | 第217-218页 |
二、"梦""异"现象是文学艺术主体的审美对象之一 | 第218-219页 |
三、梦层面的"梦""异"现象中的直觉灵感是作家的创作契机 | 第219-221页 |
四、梦幻人生影响着作家从"梦""异"现象的虚幻上来关照生活 | 第221-223页 |
第五节 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描写的影响 | 第223-228页 |
一、对明清小说的叙述空间和人物形象群落形成了普遍的影响 | 第224-225页 |
二、影响并丰富了明清小说中对"虚"的美学审视 | 第225-226页 |
三、促进了小说创作中艺术虚构幻化和艺术写实的融合恰切 | 第226-227页 |
四、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 第227-228页 |
结论 | 第228-23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30-237页 |
后记 | 第237-239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