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联合仿真技术的EPS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EPS系统选型及其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0-17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 | 第10-11页 |
·EPS系统的特点 | 第11-12页 |
·EPS系统结构 | 第12-14页 |
·转向轴助力式EPS系统的关键部件 | 第14-16页 |
·国内外EPS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虚拟样机开发软件及联合仿真环境的确定 | 第19-27页 |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 第19-20页 |
·虚拟样机技术开发环境的确定 | 第20-22页 |
·ADAMS 2003软件及各模块介绍 | 第22-24页 |
·ADAMS 2003软件简介 | 第22页 |
·ADAMS 2003软件的模块 | 第22-23页 |
·ADAMS 2003软件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联合仿真环境的确定 | 第24-26页 |
·联合仿真软件确定 | 第24-25页 |
·联合仿真技术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37页 |
·整车系统的模型简化与假设 | 第27页 |
·整车模型设计坐标与参数确定 | 第27-28页 |
·坐标系设定 | 第27-28页 |
·整车参数 | 第28页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28-36页 |
·前悬架及转向节总成 | 第28-29页 |
·后悬架 | 第29-30页 |
·转向系统 | 第30-31页 |
·轮胎模型 | 第31-34页 |
·地面谱 | 第34页 |
·整车模型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整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 | 第37-49页 |
·整车稳态转向仿真试验 | 第37-38页 |
·瞬态响应仿真分析 | 第38-43页 |
·悬架弹性特性对瞬态响应的影响 | 第38-40页 |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仿真分析 | 第40-43页 |
·转向盘正弦角输入响应 | 第43-46页 |
·侧翻试验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加装EPS系统的整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 | 第49-65页 |
·EPS助力特性的确定 | 第49-51页 |
·助力特性曲线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51-54页 |
·开始助力和最大助力时转向盘输入力矩 | 第51-52页 |
·车速感应的助力特性曲线斜率 | 第52-54页 |
·EPS的模型添加与控制系统设计 | 第54-56页 |
·EPS系统的加装 | 第54页 |
·EPS电动机模型 | 第54-55页 |
·EPS控制原理 | 第55-56页 |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联合仿真及分析结果 | 第57-64页 |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联合仿真 | 第57-59页 |
·转向盘正弦角输入下的联合仿真 | 第59-61页 |
·侧翻试验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件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