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虚拟实践与当代人类生存方式变革的哲学审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一、虚拟实践:一种崭新的人类实践形态第14-20页
 (一) 虚拟实践范畴的基本涵义第14-17页
  1. 虚拟:歧义与辨正第14-15页
  2. 虚拟实践范畴的涵义第15-17页
 (二) 虚拟实践的本质第17-20页
  1. 虚拟实践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感性活动第17-18页
  2. 虚拟实践的双向对象化第18-20页
二、走向虚拟生存: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变革第20-29页
 (一) 虚拟实践促进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变革第20-25页
  1、虚拟实践:人类实践方式的一次飞跃第20-21页
  2、虚拟实践与人的认识方式的演进第21-23页
  3、虚拟实践与思维方式的转型第23-24页
  4、虚拟实践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第24-25页
 (二) 虚拟生存的本质及意义分析第25-29页
  1、虚拟生存的本质第25-26页
  2、虚拟生存的意义第26-29页
三、虚拟生存代价的特点、实质及其控制第29-38页
 (一) 虚拟生存代价:亟待应对的新型代价第29-31页
  1、虚拟生存代价的主要表现第29-30页
  2、虚拟生存代价的特点第30-31页
 (二) 虚拟生存代价的成因和实质第31-33页
  1、虚拟生存代价的社会文化根源第31-32页
  2、虚拟生存代价的实质第32-33页
 (三) 虚拟生存代价控制第33-38页
  1、从现实代价控制到虚拟生存代价控制第33-34页
  2、虚拟生存代价控制的可能性第34-35页
  3、虚拟生存代价控制呼唤“新规则”:网络法律和网络伦理第35-38页
四、虚实相生与人的全面发展第38-46页
 (一) 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断裂抑或结合第38-40页
  1、现实生存是虚拟生存的前提和基础第38-39页
  2、虚拟生存是现实生存的延伸和升华第39页
  3、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交织互融第39-40页
 (二) 虚拟生存中的主体性境遇第40-43页
  1、虚拟生存中人的双重境遇第40-42页
  2、虚拟生存:主体性的消解抑或提升第42-43页
 (三) 虚实相生:人类文明的新型进化发展方式第43-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行式振动滚压夯实机的计算机仿真及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浸没式中空微滤膜处理滦河原水的中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