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江河源区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1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进展第13-16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5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5-16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研究资料来源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资料来源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江河源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21-53页
   ·研究区范围第21-22页
   ·自然资源特征分析第22-34页
     ·地形地貌第22-23页
     ·气候第23-25页
     ·土壤第25-27页
     ·水资源第27-31页
     ·植被第31-33页
     ·生物多样性第33-34页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34-48页
     ·人口第34-38页
     ·产业结构总特点第38-39页
     ·农业第39-41页
     ·畜牧业第41-44页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第44-46页
     ·第三产业第46-48页
   ·主要生态问题第48-53页
第三章 江河源区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第53-85页
   ·环境要素构成第53页
   ·地势地貌分异规律第53-55页
     ·地势第53-54页
     ·地貌第54-55页
   ·气候环境分异规律第55-66页
     ·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第56-58页
     ·温度第58-62页
     ·降水第62-65页
     ·湿润度第65-66页
   ·土壤环境分异规律第66-70页
     ·水平分异规律第66页
     ·垂直分异规律第66-67页
     ·非地带性隐域分布第67-68页
     ·土壤成土环境第68-69页
     ·土壤有机质第69-70页
   ·水环境分异规律第70-73页
     ·水网密度指数第70页
     ·水资源特征第70-73页
   ·植被环境分异规律第73-76页
   ·土地覆被/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第76-79页
     ·空间格局特征第76-77页
     ·LUCC 特征第77-79页
   ·生物多样性分异规律第79-85页
     ·生物丰度指数第79-80页
     ·植物第80-83页
     ·野生动物第83-85页
第四章 江河源区自然区划第85-92页
   ·自然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方法第85-87页
     ·一般性原则、依据和方法第85-87页
     ·江河源区自然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方法第87页
   ·江河源区自然区划的指标体系构建第87-88页
     ·指标构建的原则第87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7-88页
   ·分区结果第88-92页
     ·命名方法第88-89页
     ·分区系统第89-90页
     ·分区描述第90-92页
第五章 江河源区生态功能类型区划分第92-127页
   ·研究方法第92页
   ·生态用地分析第92-96页
   ·自然条件优劣性评价第96-101页
     ·降雨变率第96-98页
     ·温度变率第98-99页
     ·气象灾害第99-100页
     ·自然条件优劣性评价第100-101页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第101-113页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第101-107页
     ·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第107-111页
     ·生境敏感性评价第111-113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第113-12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第113-115页
     ·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蓄重要性评价第115-117页
     ·水土保持重要性评价第117-118页
     ·沙漠化控制重要性评价第118-119页
     ·生态系统产品提供重要性评价第119-121页
   ·江河源区生态功能类型区划分第121-127页
     ·划分原则与方法第121-122页
     ·划分依据第122页
     ·命名方法第122页
     ·分区结果第122-124页
     ·分区特征及其生态管制第124-127页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第127-134页
   ·主要结论第127-132页
   ·讨论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作者简介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灞桥区浐灞渭“三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研究
下一篇:基于WEB的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