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5页 |
| ·供水泵站停泵水锤概述 | 第9页 |
| ·国内外供水泵站停泵水锤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供水泵站停泵水锤的数值模拟 | 第10-11页 |
| ·供水泵站的水锤防护措施 | 第11-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本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供水泵站水锤计算数值模拟的依据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 第15-19页 |
| ·山西省禹门口黄河提水工程简介 | 第15页 |
| ·山西省禹门口工业供水工程一级加压泵站 | 第15-17页 |
| ·泵站平面布置图及设备参数 | 第15-16页 |
| ·一级加压泵站输水管线 | 第16-17页 |
| ·一级加压泵站液控蝶阀 | 第17页 |
| ·山西省禹门口工业供水工程二级加压泵站 | 第17-19页 |
| ·泵站平面布置图及设备参数 | 第17-18页 |
| ·二级加压泵站输水管线 | 第18页 |
| ·二级加压泵站液控蝶阀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供水泵站稳态运行特性及计算原理 | 第19-24页 |
| ·泵系统运行工作点的确定 | 第19-21页 |
| ·供水水泵变速调节计算原理 | 第21-24页 |
| ·变速调节水泵的特性曲线 | 第21-22页 |
| ·泵系统压力平衡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 第22-23页 |
| ·水泵效率的计算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泵系统水力过渡过程的计算原理 | 第24-33页 |
| ·水锤计算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 ·水锤基本方程及其特征线解法原理 | 第24-25页 |
| ·水泵端边界条件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 第25-27页 |
| ·水柱分离及再弥合的水力模型 | 第27-30页 |
| ·水柱分离及再弥合现象 | 第27-28页 |
| ·进排气阀节点处水锤计算原理与方法 | 第28-30页 |
| ·本研究水锤计算的特殊工艺 | 第30-32页 |
| ·当量管道研究法(一级加压泵站) | 第30-31页 |
| ·调整波速研究法(二级加压泵站) | 第31-32页 |
| ·关于相对压力的说明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计算机模拟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33-41页 |
| ·数据库的选择 | 第33页 |
| ·软件操作流程 | 第33-41页 |
| ·系统稳态运行的计算机软件实现 | 第33-36页 |
| ·山西省禹门口工业供水工程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机软件的实现 | 第36-41页 |
| 第六章 计算机模拟计算成果及研究结论 | 第41-54页 |
| ·不同工况下的模拟计算成果 | 第41-47页 |
| ·一级加压泵站的计算结果 | 第41-45页 |
| ·二级加压泵站的计算结果 | 第45-47页 |
| ·水锤计算机模拟实现的结果及分析 | 第47-50页 |
| ·液控缓闭蝶阀单独防护 | 第47-49页 |
| ·蝶阀与进排气阀共同作用下的联动防护 | 第49-50页 |
| ·开发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第50-54页 |
|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 ·建议措施 | 第51-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