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泥石流论文

格子Boltzmann方法理论及其在泥石流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8页
   ·泥石流研究现状第13-25页
     ·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条件第13-14页
     ·泥石流的分类第14页
     ·泥石流的危害第14-15页
     ·公路泥石流第15-17页
     ·铁路泥石流第17-20页
     ·泥石流入汇主河第20-22页
     ·泥石流运动的数学模拟第22-25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概述第25-32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产生和发展第25-27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本原理第27-28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分类第28-29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流体力学研究中的优点第29-30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对泥石流研究的可行性第30-31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对泥石流研究的优越性第31-32页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32-33页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3-38页
     ·研究思路第33-3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4-35页
     ·研究内容在科研项目中的框架体系第35-36页
     ·技术路线第36-38页
第2章 对流体不同层次的描述第38-46页
   ·引言第38页
   ·常用算子和张量表达第38-40页
   ·流体连续介质层次描述第40-41页
   ·流体运动论层次的描述第41-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格子气方法第46-56页
   ·格子气方法模拟流场的步骤第46-47页
   ·微观动力学方程和统计描述第47-48页
   ·局部平衡解第48-49页
   ·宏观方程第49-53页
   ·粘性系数的确定第53-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格子BGK方法和增强算子第56-67页
   ·从格子气方法到格子Boltzmann方程第56-58页
   ·格子BGK方法第58-61页
     ·格子BGK方法的宏观方程第58-60页
     ·格子BGK方法的平衡态分布函数第60-61页
   ·增强算子格子Boltzmann方法第61-66页
     ·增强算子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概述第61-63页
     ·FHP I增强碰撞算子模型第63-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牛顿流体中的应用第67-84页
   ·Burgers方程的格子方法第67-72页
     ·Burgers方程第67-68页
     ·格子Boltzmann模型第68-71页
     ·数值试验和结论第71-72页
   ·水击现象的格子方法第72-76页
     ·水击现象的描述为常系数方程组时的情况第72-74页
     ·水击现象的描述为拟线性方程组时的情况第74-76页
   ·主河水流的格子Boltzmann模型第76-82页
     ·主河水流的物理模型第76页
     ·格子Boltzmann模型第76-81页
     ·数值模拟第81-82页
   ·小结第82-84页
第6章 泥石流运动和堆积的格子Boltzmann模型第84-105页
   ·泥石流的运动方程第84-88页
   ·一维粘性泥石流的格子Bolzmann方法模拟第88-94页
     ·粘性泥石流的一维运动方程组第88-89页
     ·一维粘性泥石流的格子Boltzmann模型的建立第89-91页
     ·数值模拟第91-93页
     ·计算结果的比较与分析第93-94页
   ·泥石流的堆积过程第94-96页
   ·泥石流堆积过程的格子Bolzmann方法模拟第96-104页
     ·二维泥石流流团模型第96-97页
     ·格子Boltzmann模型建立第97-100页
     ·数值模拟第100-102页
     ·计算结果比较和分析第102-104页
   ·小结第104-105页
第7章 泥石流入汇主河实验及其分析第105-121页
   ·泥石流入汇主河的研究现状第105-107页
     ·泥石流入汇主河的一般特征第105-106页
     ·泥石流入汇主河的运动方程第106-107页
   ·泥石流入汇主河的模型实验第107-110页
     ·实验设备第108-109页
     ·实验参数第109-110页
   ·实验现象与实验分析第110-119页
     ·实验现象第110-119页
     ·实验分析第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8章 泥石流入汇主河的格子Boltzmann模型第121-149页
   ·垂直主河方向的速度较强的入汇模拟第121-129页
     ·模型的具体构建第121-123页
     ·平衡态分布函数的确立第123-126页
     ·入汇角为90°的计算机模拟第126-129页
   ·垂直主河与顺主河方向流速相当的入汇模拟第129-137页
     ·确立模型的思想第129页
     ·混合格子Boltzmann模型的具体构建第129-133页
     ·增强算子的平衡态分布函数的确立第133-134页
     ·入汇角为45°的计算机模拟第134-137页
   ·垂直主河与顺主河方向流速相差较大的入汇模拟第137-141页
     ·确立模型的思想第137页
     ·映射格子Boltzmann模型的具体构建第137-139页
     ·入汇角为30°的数值模拟第139-140页
     ·入汇角为60°的数值模拟第140-141页
   ·泥石流入汇主河的双分布格子Boltzmann模型第141-147页
     ·确立模型的思想第141-142页
     ·双分布格子Boltzmann模型的具体构建第142-144页
     ·双分布格子Boltzmann模型的优越性第144-145页
     ·数值模拟第145-147页
   ·小结第147-149页
结束语第149-154页
 1.主要研究工作及其结论第149-152页
 2.论文创新点第152页
 3.问题与展望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附注射液对兔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瑞香狼毒对石膏样毛癣菌抑制机理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