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概述 | 第10-12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组成 | 第10-11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过程 | 第11-12页 |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分类 | 第12-16页 |
·硫化物体系 | 第13页 |
·钛酸盐体系 | 第13页 |
·硫氧化物体系 | 第13-14页 |
·硅酸盐体系 | 第14页 |
·磷酸盐体系 | 第14页 |
·氧化物体系 | 第14-15页 |
·铝酸盐体系 | 第15页 |
·不同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能比较 | 第15-16页 |
·铝酸盐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高温固相法 | 第16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6-17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17页 |
·燃烧合成法 | 第17页 |
·化学沉淀法 | 第17-18页 |
·微波合成法 | 第18-19页 |
·提高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方法 | 第19-20页 |
·共激活剂的选择 | 第19页 |
·碱土金属离子的选择 | 第19页 |
·其他物质的选择 | 第19-20页 |
·Eu~(2+)在铝酸盐中的发光机制 | 第20-23页 |
·空穴转移模型 | 第20-21页 |
·位型坐标模型 | 第21-22页 |
·电子陷阱模型 | 第22-23页 |
·长余辉材料测试及表征 | 第23-25页 |
·X射线物相分析(XRD) | 第23页 |
·扫描电镜显微结构分析(SEM) | 第23页 |
·激发光谱的测定 | 第23-24页 |
·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24页 |
·发光相对亮度的测定 | 第24页 |
·余辉衰减曲线的测定 | 第24页 |
·热释光曲线的测定 | 第24-25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过程 | 第26-30页 |
·实验所用原料及设备 | 第26-27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Sr_3Al_2O_6红色长余辉发光粉体 | 第27-29页 |
·Sr_3Al_2O_6溶胶的制备 | 第27页 |
·干凝胶的制备 | 第27页 |
·烘箱干燥 | 第27页 |
·微波干燥 | 第27页 |
·粉体制备 | 第27-29页 |
·分析方法与测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烧成制度及干燥方式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影响 | 第30-42页 |
·烧成制度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影响 | 第30-35页 |
·烧成制度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晶相组成的影响 | 第30-31页 |
·烧成制度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1-32页 |
·烧成制度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光谱性能的影响 | 第32-34页 |
·烧成制度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干燥方式对Eu激活的Sr_3Al_2O_6基发光材料的影响 | 第35-41页 |
·干燥方式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晶相组成的影响 | 第35页 |
·干燥方式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5-37页 |
·干燥方式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光谱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干燥方式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Pr~(3+)对发光材料Sr_3Al_2O_6:Eu~(2+),Pr~(3+)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第42-50页 |
·Pr~(3+)对Sr_3Al_2O_6:Eu~(2+),Pr~(3+)发光材料的影响 | 第42-46页 |
·Pr~(3+)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发光光谱的影响 | 第42-44页 |
·Pr~(3+)对Sr_3Al_2O_6:Eu~(2+),Pr~(3+)材料余辉时间的影响 | 第44-46页 |
·Sr_3Al_2O_6:Eu~(2+),Pr~(3+)材料发光机理 | 第46-48页 |
·Eu~(2+)激活Sr_3Al_2O_6基红色发光材料的机理 | 第46-47页 |
·Pr~(3+)作用于Sr_3Al_2O_6:Eu~(2+),Pr~(3+)材料的机理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不同金属离子的掺杂对Sr_3Al_2O_6 :Eu~(2+),Pr~(3+)发光材料的影响 | 第50-69页 |
·碱金属离子对Sr_3Al_2O_6 :Eu~(2+),Pr~(3+)发光材料的影响 | 第50-56页 |
·K~+对Sr_3Al_2O_6 :Eu~(2+),Pr~(3+)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Na~+对Sr_3Al_2O_6 :Eu~(2+),Pr~(3+)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碱金属离子作用于Sr_3Al_2O_6 :Eu~(2+),Pr~(3+)材料的机理 | 第54-56页 |
·碱土金属离子对Sr_3Al_2O_6 :Eu~(2+),Pr~(3+)发光材料的影响 | 第56-62页 |
·Ca~(2+)对Sr_3Al_2O_6 :Eu~(2+),Pr~(3+)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Ba~(2+)对Sr_3Al_2O_6 :Eu~(2+),Pr~(3+)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碱金属离子作用于Sr_3Al_2O_6 :Eu~(2+),Pr~(3+)材料的机理 | 第60-62页 |
·三价金属离子对Sr_3Al_2O_6 :Eu~(2+),Pr~(3+)发光材料的影响 | 第62-68页 |
·Y~(3+)对Sr_3Al_2O_6 :Eu~(2+),Pr~(3+)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La~(3+)对Sr_3Al_2O_6 :Eu~(2+),Pr~(3+)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三价金属离子作用于Sr_3Al_2O_6 :Eu~(2+),Pr~(3+)材料的机理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