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 1 气体传感器 | 第11-16页 |
| ·气体传感器的现状 | 第11-13页 |
| ·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 第11-13页 |
| ·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 | 第13页 |
| ·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 第13页 |
| ·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 | 第13页 |
| ·CH_4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 第13-16页 |
| ·在半导体甲烷敏感材料中添加催化剂 | 第14-15页 |
| ·控制甲烷敏感材料的微细结构 | 第15页 |
| ·采用新的工艺制备半导体甲烷敏感元件 | 第15-16页 |
| ·对半导体甲烷敏感材料进行表面修饰 | 第16页 |
| ·对不同导电类型半导体甲烷敏感元件进行组合 | 第16页 |
| 2 气敏材料 | 第16-22页 |
| ·SnO_2基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的制备 | 第17-19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8页 |
| ·沉淀法 | 第18-19页 |
| ·水热法 | 第19页 |
| ·胶体化学法 | 第19页 |
| ·醇盐法 | 第19页 |
| ·SnO_2基纳米气敏材料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控制气敏材料微粒大小,颗粒纳米化 | 第20页 |
| ·掺杂其它添加剂或催化剂 | 第20-21页 |
| ·利用过滤设备或透气膜来获得选择性 | 第21页 |
| ·控制工作温度及环境湿度影响 | 第21页 |
| ·改进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In_2O_3-TiO_2-SnO_2纳米混合氧化物气敏材料对甲烷气敏性能 | 第22-33页 |
| 1 实验 | 第22-23页 |
| ·混合研磨法制备纳米混合材料 | 第22-23页 |
| 2 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 ·BET比表面测定(BET) | 第23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23页 |
| ·程序升温吸脱附(TPD)研究 | 第23-24页 |
| ·气敏性质测定 | 第24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 ·纳米混合氧化物的相结构和晶粒尺寸 | 第24-26页 |
| ·纳米材料的气敏性质 | 第26-28页 |
| ·掺杂对气敏性能的影响 | 第28-30页 |
| ·添加金属氧化物 | 第28-29页 |
| ·掺杂贵金属 | 第29-30页 |
| ·纳米材料对不同气体浓度的气敏性质 | 第30-31页 |
| ·TPD分析 | 第31-32页 |
| 4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Ti、In和Sn纳米复合氧化物气敏与催化性能研究 | 第33-50页 |
| 1 制备 | 第33-34页 |
| 2 表征方法 | 第34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4页 |
| ·催化燃烧性能测试 | 第34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 ·纳米复合物的比表面和物相结构 | 第35-38页 |
| ·纳米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 | 第38-39页 |
| ·不同组成纳米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研究 | 第38页 |
| ·不同焙烧温度下纳米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研究 | 第38-39页 |
| ·引入第三组分TiO_2对纳米复合氧化物性能影响 | 第39-46页 |
| ·对两元纳米复合物物性和相结构的影响 | 第39-41页 |
| ·对两元纳米复合物气敏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引入第三组分TiO_2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表面修饰对气敏和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 4 气敏机理探讨 | 第46-49页 |
| 5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WO_3-SnO_2超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 第50-63页 |
| 1 复合物制备 | 第50-51页 |
| 2 表征 | 第5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 ·超细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和物相结构 | 第51-54页 |
| ·超细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研究 | 第54-59页 |
| ·不同组成超细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 | 第54-55页 |
| ·不同焙烧温度下复合物气敏性能 | 第55-56页 |
| ·选择性 | 第56-58页 |
| ·复合物对不同气体浓度的气敏性质 | 第58-59页 |
| 4 机理研究 | 第59-62页 |
| 5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总结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