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北京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6页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第8页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第8-11页
   ·3S技术及其在景观格局研究中的应用第11-16页
     ·3S 技术的简介第11-13页
     ·3S 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第13-16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6-20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16-18页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18-20页
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2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22页
4 数据资料的准备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第22-29页
   ·研究资料准备第22-23页
     ·遥感和专题图资料第22页
     ·软硬件准备第22页
     ·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第22-23页
   ·遥感影像预处理第23-24页
     ·影像几何精校正第23-24页
     ·图像颜色调整第24页
   ·景观分类第24-29页
     ·景观分类系统的确定第24-25页
     ·解译标志的建立及遥感信息解译第25-29页
5 北京市景观空间格局指标的选取及其计算方法第29-36页
   ·景观要素特征空间指数第29-31页
     ·斑块面积(A)和周长(P)第29-30页
     ·斑块密度(PD)第30页
     ·内缘比第30页
     ·斑块形状指数(Patch shape index)第30页
     ·斑块分维数第30-31页
   ·景观异质性指数第31-34页
     ·景观要素多样性研究第31-33页
     ·景观破碎化指数第33页
     ·分离度(isolation)指数第33-34页
   ·景观变异系数第34页
   ·景观的变化动态模型第34-36页
6 景观格局变化的空间分析第36-51页
   ·北京市整体景观格局变化的空间分析第36-47页
     ·斑块特征指数第36-41页
     ·景观要素的分维研究第41-42页
     ·异质性分析第42-43页
     ·斑块空间构型变化分析第43-44页
     ·景观变异指数第44-45页
     ·景观动态转移矩阵第45-47页
   ·北京市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47-51页
     ·景观基本特征指数第47-49页
     ·景观异质性指数变化分析第49页
     ·景观破碎化指数变化第49-51页
7 结论与讨论第51-53页
   ·结论第51-52页
   ·讨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个人简介第57-58页
导师简介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管理信息专网的设计实现
下一篇:阿尔巴尼亚加入欧元区的经济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