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及实践 | 第8-15页 |
一、贝卡里亚与康德、黑格尔 | 第8-9页 |
二、边沁的死刑理论 | 第9-10页 |
三、费尔巴哈的死刑理论 | 第10页 |
四、我国现今死刑理论争论及其评价 | 第10-13页 |
(一) 我国现今死刑理论争论 | 第10-12页 |
(二) 对我国现今死刑理论争论的评价 | 第12-13页 |
五、各国死刑实践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民众对死刑废除的心理障碍及其消解 | 第15-33页 |
一、愤怒情绪及其消解 | 第15-18页 |
(一) 学者面对的尴尬提问 | 第15页 |
(二) 受害人及其亲属反对死刑的心理 | 第15-16页 |
(三) 社会公众反对死刑废除的心理 | 第16-17页 |
(四) 如何消除愤怒心理 | 第17-18页 |
二、死亡情结及其消解 | 第18-23页 |
(一) 本文的死亡情结 | 第18-19页 |
(二) 忠臣的死谏 | 第19页 |
(三) 以死殉国与含冤而死 | 第19-20页 |
(四) 以死谢罪 | 第20页 |
(五) 以死抗争 | 第20-21页 |
(六) 民间复仇习俗、以命相抵 | 第21-22页 |
(七) 死亡情结的消解 | 第22-23页 |
三、民众对死刑的期望及其消解—与刑罚执行制度相联系 | 第23-27页 |
(一) 刑罚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 第23-26页 |
(二) 增强民众对刑罚执行的信心 | 第26-27页 |
四、民众的担忧及其消解 | 第27-33页 |
(一) 民众的担忧 | 第27-28页 |
(二) 担忧心理的消解 | 第28-33页 |
第三部分 关于死刑存废的两个误区 | 第33-37页 |
一、关于死刑的民意方面存在的误区 | 第33-34页 |
二、关于死刑废除必需民众同意的误区 | 第34-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