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网络社会及人的存在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文章摘要第1-7页
前言第7-8页
第一章 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现实的新的社会存在形式第8-18页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概念界定第8-12页
  一、对“网络”具体形式的理解第8-9页
  二、网络社会的概念界定第9-10页
  三、信息化社会、赛博社会、数字化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关系第10-12页
 第二节 网络社会是具有虚拟性现实的社会存在形式第12-18页
  一、“虚拟”的含义第12-13页
  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第13-14页
  三、对网络社会本质的反思第14-18页
第二章 网络社会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第18-26页
 第一节 网络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增强第18-21页
  一、对人的主体性意识的提高第19-20页
  二、对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性的强化第20-21页
 第二节 网络社会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变革第21-23页
  一、个人与个人的关系第21-22页
  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第22-23页
  三、人与物的关系第23页
 第三节 网络社会对人的交往方式的变革第23-26页
  一、交往媒介的改变第23-24页
  二、交往时空的改变第24-25页
  三、交往特点的改变第25-26页
第三章 网络社会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第26-33页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第26-27页
 第二节 网络社会人的认知过程、模式的变革第27-29页
  一、认知过程中人——机——网的协同第28页
  二、认知过程中的创新性第28-29页
  三、认知模式的交互性、互补性第29页
 第三节 网络社会思维方法的变革第29-31页
  一、思维方法的转变第29-30页
  二、系统思维方法第30-31页
 第四节 网络社会人的评价模式的改变第31页
 第五节 网络社会存在问题及出路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5页
发表文章第35-36页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实验快堆堆芯出口区域温度分布研究
下一篇:中国律师业产业化发展及其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