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监事会制度概述 | 第12-17页 |
(一) 监事会制度的概念 | 第12页 |
(二) 监事会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 | 第12-15页 |
1、代理成本理论——经济学基础 | 第12-14页 |
2、分权制衡理论——政治学基础 | 第14-15页 |
(三) 监事会制度的法律特征及功效 | 第15-17页 |
1、监事会制度的法律特征 | 第15-16页 |
2、监事会制度的法律功效 | 第16-17页 |
二、世界各主要国家监督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7-27页 |
(一) 德国模式 | 第17-18页 |
(二) 日本模式 | 第18-21页 |
(三) 英美模式 | 第21-24页 |
(四) 法国模式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7页 |
三、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分析 | 第27-32页 |
(一)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27-28页 |
(二) 我国原有公司法监督制度之缺陷分析 | 第28-32页 |
1、传统观念的束缚 | 第28-29页 |
2、现行体制的缺陷 | 第29-30页 |
3、公司立法的漏洞 | 第30-32页 |
四、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引进与分析 | 第32-38页 |
(一) 独立董事制度的概念及我国的引入 | 第32-33页 |
(二) 独立董事并不适应于我国的现有国情 | 第33-38页 |
1、独立董事制度本身的原因 | 第33-34页 |
2、与我国原有的监督制度的冲突和融合问题 | 第34-35页 |
3、我国目前缺乏独立董事有效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 | 第35-38页 |
五、新《公司法》对监事会制度的完善之处及进一步完善监事制度的建议 | 第38-49页 |
(一) 新《公司法》对于监事会制度的修改与完善之处 | 第38-40页 |
1、关于监事会组成上的改进 | 第38-39页 |
2、关于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方面 | 第39页 |
3、关于监事会的职权 | 第39-40页 |
(二) 进一步完善监事会制度的建议 | 第40-49页 |
1、根据公司规模规定监事会人数 | 第40-41页 |
2、确保监事的独立性,适时引入外部监事制度 | 第41-44页 |
3、进一步完善监事的任职资格 | 第44-45页 |
4、进一步完善监事履行职责的费用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5、进一步完善监事的选任程序 | 第46-47页 |
6、进一步完善监事会的财务监督权力 | 第47-48页 |
7、允许监事以个人名义行使监督权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书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