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6页 |
第一章 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环境变化导致高校风险凸现 | 第16-19页 |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导致高校风险凸现 | 第16-18页 |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导致高校风险凸现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19-22页 |
一、目标定位缺乏科学性、竞争性和连续性 | 第19-20页 |
二、领导职能不清晰 | 第20页 |
三、对风险认识不全面 | 第20-21页 |
四、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 第21页 |
五、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第21页 |
六、缺乏有效的责任及绩效考评机制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加强我国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一、高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22页 |
二、高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 第22-23页 |
三、加强我国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国外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 第25-40页 |
第一节 COSO 的ERM 框架 | 第25-31页 |
一、ERM 框架的产生 | 第25-26页 |
二、ERM 对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26页 |
三、ERM 的构成要素 | 第26-31页 |
第二节 国外高校风险管理 | 第31-35页 |
一、美国大学风险管理 | 第31-34页 |
二、英国卡迪夫大学战略目标管理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国外风险管理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 第35-40页 |
一、ERM 与美英两国高校风险管理的共通之处 | 第35-36页 |
二、国外风险管理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 第36-40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40-49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40-44页 |
一、ERM 在高校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必须有所修正 | 第40-41页 |
二、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41-44页 |
第二节 构建良好的全面风险管理基础 | 第44-49页 |
一、政府适当调控的外部运行环境 | 第44-45页 |
二、内部良好的运行基础 | 第45-47页 |
三、风险管理信息基础的修正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现阶段我国高校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 | 第49-72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的风险识别 | 第49-56页 |
一、外部环境风险 | 第50页 |
二、资金运作风险 | 第50-52页 |
三、教学与科研风险 | 第52-53页 |
四、招生与就业风险 | 第53-54页 |
五、内部管理与后勤风险 | 第54-56页 |
第二节 高校教学质量风险的管理 | 第56-59页 |
一、教学质量风险的评估 | 第56-57页 |
二、教学质量风险的控制 | 第57-59页 |
第三节 高校资金运作风险的管理 | 第59-72页 |
一、银行贷款风险的评估 | 第59-62页 |
二、构建资金运作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 第62-65页 |
三、高校资金运作风险的控制 | 第65-72页 |
结束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