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内容、重要观点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互依赖的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一、相互依赖的概念和内容 | 第14-16页 |
1、相互依赖的概念 | 第14-15页 |
2、相互依赖的内容 | 第15-16页 |
二、相互依赖的主要形式 | 第16-18页 |
1、国际贸易 | 第16页 |
2、国际资本流动 | 第16-17页 |
3、劳动力国际移动 | 第17-18页 |
4、信息的传递 | 第18页 |
三、相互依赖程度的衡量指标 | 第18-19页 |
四、相互依赖的利弊分析和经济政策的协调 | 第19页 |
五、相互依赖的基础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历史、基本现状和问题 | 第21-35页 |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历史 | 第21-25页 |
1、发展顺利的70年代 | 第21-22页 |
2、呈波浪式增长的80年代 | 第22-23页 |
3、发展迅速的90年代 | 第23-25页 |
二、中日经贸关系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 第25-32页 |
1、双边贸易 | 第25-27页 |
2、直接投资 | 第27-29页 |
3、官方援助 | 第29-31页 |
4、其他合作领域 | 第31-32页 |
三、中日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1、贸易摩擦 | 第33页 |
2、资源纠纷 | 第33页 |
3、技术引进 | 第33-34页 |
4、服务贸易 | 第34页 |
5、政治利益 | 第34页 |
6、民族情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中日经贸关系的互补互利性分析 | 第35-53页 |
一、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是中日两国经贸相互依赖的重要基础 | 第35-45页 |
1、对外经济开放度分析 | 第35-37页 |
2、中日两国贸易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 第37-39页 |
3、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分析 | 第39-45页 |
二、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互补性的主要表现 | 第45-48页 |
1、中日两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 第45-46页 |
2、中日两国战略资源各有优劣,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 第46-47页 |
3、中日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 | 第47-48页 |
4、中日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 | 第48页 |
三、中日经贸关系互利性的主要表现 | 第48-50页 |
1、中日经贸合作对双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 | 第48-49页 |
2、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促进了我国产业装备的现代化和技术进步 | 第49页 |
3、中国质优价廉的大众消费品大量出口日本,缓解了日本经济的萧条并对其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 第49-50页 |
四、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大于竞争 | 第50-53页 |
1、日本国家竞争力明显高于中国国家竞争力 | 第50页 |
2、中国与日本市场竞争程度相当小 | 第50-51页 |
3、中日两国产业分工十分明显:中低技术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中日两国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分析 | 第53-68页 |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依存度分析 | 第53-57页 |
1、中日两国的贸易依存度 | 第53-56页 |
2、中日两国的投资依存度 | 第56-57页 |
二、中日经贸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 | 第57-64页 |
1、对华经贸关系在日本总体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日本对华经济依赖程度随之提升显著 | 第57-61页 |
2、中国对日本经济依赖程度虽有所下降,但对日经贸往来仍在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第61-64页 |
3、中日两国在区域和全球经济层面的高度依存 | 第64页 |
三、中日经贸相互依存关系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 第64-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一、结论 | 第68页 |
二、建议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