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 马克思产权理论概述 | 第7-12页 |
(一) 产权是所有制经济关系的意志反映或法律形式 | 第7-8页 |
(二) 产权在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关系中有不同的性质和形式 | 第8-10页 |
(三) 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 | 第10-12页 |
二 西方产权理论 | 第12-17页 |
(一) 科斯关于社会成本和产权的理论 | 第12-14页 |
(二) 登姆塞茨关于产权和所有制的理论 | 第14-15页 |
(三) 阿尔钦关于产权性质和分类的理论 | 第15-17页 |
三 马克思与西方学者关于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 | 第17-28页 |
(一) 产权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二) 产权的起源与本质 | 第18-19页 |
(三) 产权的市场环境 | 第19-20页 |
(四) 分析产权的基础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 第20-21页 |
(五) 产权是一种法权关系还是经济关系 | 第21-22页 |
(六) 产权是历史权利还是自然权利 | 第22-23页 |
(七) 对不同产权的经济绩效的评价结论不同 | 第23-25页 |
(八) 综合比较分析 | 第25-28页 |
四 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 第28-37页 |
(一) 运用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解释我国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28-32页 |
(二) 西方产权理论在我国经济改革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三) 结合中国改革实际情况综合研究分析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书目 | 第40-41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1-44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