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以太网 | 第7页 |
| ·嵌入式系统 | 第7页 |
| ·嵌入式系统与以太网的结合 | 第7-9页 |
| ·32 位微处理器运行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8-9页 |
| ·专用网络协议处理芯片 | 第9页 |
| ·单片机嵌入TCP/IP 协议栈 | 第9页 |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9-10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系统硬件实现 | 第11-19页 |
| ·硬件接口电路 | 第11页 |
| ·嵌入式微控制器89C52 | 第11-12页 |
| ·RTL8019AS 以太网控制器 | 第12-19页 |
| ·主要性能 | 第12-13页 |
| ·内部结构 | 第13页 |
| ·内部RAM 地址空间分配 | 第13-14页 |
| ·寄存器介绍 | 第14-19页 |
| 第三章 TCP/IP 协议 | 第19-25页 |
| ·网络体系结构 | 第19-21页 |
| ·OSI 参考模型 | 第19-21页 |
| ·TCP/IP 参考模型 | 第21页 |
| ·划分层次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 ·封装 | 第22-23页 |
| ·分用 | 第23页 |
| ·CSMA/CD 协议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精简TCP/IP 协议栈的实现 | 第25-44页 |
| ·精简TCP/IP 协议栈方案确定 | 第25-26页 |
| ·协议栈工作流程图 | 第26-27页 |
| ·数据链路层 | 第27-30页 |
| ·RTL8019AS 的初始化 | 第27-28页 |
| ·以太网帧格式 | 第28页 |
| ·RTL8019AS 的帧接收 | 第28-29页 |
| ·RTL8019AS 的帧发送 | 第29-30页 |
| ·网络层 | 第30-39页 |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第30-33页 |
| ·ARP 报文格式 | 第30-32页 |
| ·发送ARP 请求 | 第32-33页 |
| ·ARP 应答 | 第33页 |
| ·网际协议 IP | 第33-38页 |
| ·IP 报文格式 | 第34-36页 |
| ·发送 IP 数据包 | 第36-37页 |
| ·处理接收的 IP 数据包 | 第37-38页 |
| ·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ICMP | 第38-39页 |
| ·ICMP 报文格式,PING 应答,PING 回显报文格式 | 第38-39页 |
| ·PING 应答 | 第39页 |
| ·传输层 | 第39-44页 |
|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 第39-44页 |
| ·UDP 报文格式 | 第40-42页 |
| ·处理接收到的 UDP 数据包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应用 | 第44-47页 |
| ·远程监控计算机部分的设计 | 第44页 |
| ·测试结果 | 第44-46页 |
| ·应用 | 第46-47页 |
|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 第46页 |
|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的通信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