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钢管结构的优点 | 第13页 |
| ·管节点的形式 | 第13-15页 |
| ·管板节点的形式、特点及应用 | 第15-16页 |
| ·管板节点受拉极限承载力的研究历史 | 第16-24页 |
| ·国内外管板节点的设计规范 | 第16-20页 |
| ·国内外管板节点的研究历史 | 第20-24页 |
| ·管板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管板节点受拉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第26-36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八结点壳单元的几何特性和矩阵分析 | 第26-32页 |
| ·单元坐标和位移 | 第26-28页 |
| ·几何矩阵 | 第28-29页 |
| ·整体和局部坐标间的应力和应变转换关系 | 第29-31页 |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31页 |
| ·等效节点力的计算 | 第31-32页 |
| ·本构关系 | 第32-35页 |
| ·屈服准则 | 第32-33页 |
| ·本构关系的确定 | 第33-35页 |
| ·有限元程序的实现 | 第35-36页 |
| 第3章 管板节点受拉极限承载力性能的研究 | 第36-58页 |
| ·管板节点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6-41页 |
|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36-38页 |
| ·国外试验资料 | 第38-39页 |
| ·有限元模型的校核 | 第39-40页 |
| ·管板节点破坏准则 | 第40-41页 |
| ·管板节点受拉极限承载力研究 | 第41-55页 |
| ·不同构造形式对管板节点受拉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41-43页 |
| ·材料特性对管板节点受拉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管板节点几何参数分析 | 第44-47页 |
| ·管板节点无量纲几何参数分析 | 第47-55页 |
|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国外规范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55-58页 |
| 第4章 管板节点的足尺试验研究 | 第58-78页 |
| ·概述 | 第58页 |
| ·试验方案 | 第58-66页 |
| ·试验目的 | 第58-59页 |
| ·节点试件设计 | 第59-61页 |
| ·材料性能 | 第61-62页 |
| ·试验装置 | 第62-63页 |
| ·加载方案 | 第63-64页 |
| ·加载过程 | 第64页 |
| ·测试内容 | 第64-66页 |
|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66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73页 |
| ·试件破坏模式及分析 | 第66-68页 |
| ·节点试件极限承载力确定 | 第68-70页 |
| ·长槽孔末端钢管横截面的应力分布 | 第70-71页 |
| ·荷载-轴向位移曲线 | 第71-73页 |
| ·管板节点试验结果与国外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73页 |
| ·管板节点和空心球焊接节点的组合节点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3-75页 |
| ·管板加强节点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5-78页 |
| 第5章 管板节点受拉极限承载力公式推导 | 第78-84页 |
| ·推荐公式 | 第78-82页 |
| ·连接长度参数 Kα | 第79页 |
| ·尺寸影响参数 K_β | 第79页 |
| ·材料特性参数 K_g | 第79页 |
| ·抗力系数 | 第79-80页 |
| ·推荐的设计公式 | 第80-82页 |
| ·设计管板节点的建议 | 第82-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