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15-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5-16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16-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页 |
·调查项目 | 第17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平均值 | 第17页 |
·方差分析 | 第17-18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18页 |
·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 第18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18-19页 |
·遗传力分析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0-65页 |
·F1代产量、产量性状平均值及方差分析 | 第20页 |
·F1代产量与产量性状平均值 | 第20页 |
·F1代产量与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20页 |
·F1代产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 第20-28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20-25页 |
·产量与产量性状的显性度 | 第25-28页 |
·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第28-30页 |
·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 | 第29页 |
·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通径分析 | 第30-33页 |
·表型通径分析 | 第30-31页 |
·遗传通径分析 | 第31-33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33-62页 |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反交效应的显著性测验 | 第33页 |
·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3-35页 |
·一般配合力效应差数的多重比较 | 第35-37页 |
·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7-49页 |
·反交效应分析 | 第49-60页 |
·产量的配合力类型、总配合力与杂种F_1的产量表现 | 第60-62页 |
·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第62-63页 |
·优良亲本与组合评价 | 第63-65页 |
·优良亲本的综合评价 | 第63-64页 |
·优良组合的评价 | 第64-65页 |
第三章 试验结论 | 第65-6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