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液伺服阀性能测试试验台系统研究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电液伺服阀CAT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2页 |
·虚拟仪器概述 | 第12-19页 |
·虚拟仪器的概念 | 第12-14页 |
·虚拟仪器的特点 | 第14页 |
·虚拟仪器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虚拟仪器的构成及分类 | 第16-19页 |
·通用仪器硬件平台 | 第16-18页 |
·软件结构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电液伺服阀静动态特性测试原理分析 | 第21-31页 |
·电液伺服阀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 第21-24页 |
·电液伺服阀静态特性 | 第21-24页 |
·负载流量特性 | 第21-22页 |
·空载流量特性 | 第22-23页 |
·压力特性 | 第23页 |
·内泄漏特性 | 第23-24页 |
·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 | 第24页 |
·测试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 第24-27页 |
·信号的采集 | 第24-25页 |
·信号的谱分析 | 第25-27页 |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 第25-26页 |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 第26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 | 第26-27页 |
·数字滤波器 | 第27页 |
·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原理分析 | 第27-31页 |
·扫频法测试系统频率响应 | 第27-28页 |
·谱分析法测试系统频率响应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测试系统方案制定及硬件设计 | 第31-42页 |
·测试系统方案制定 | 第31-34页 |
·测试系统原理 | 第31页 |
·静态特性测试方案 | 第31-33页 |
·动态特性测试方案 | 第33-34页 |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第34-37页 |
·工控机 | 第34-35页 |
·传感器 | 第35-36页 |
·压力传感器 | 第35页 |
·计量马达及直流测速发电机 | 第35页 |
·伺服缸、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 第35页 |
·流量计 | 第35-36页 |
·信号调理装置 | 第36-37页 |
·SCC-2345 | 第36-37页 |
·伺服放大器 | 第37页 |
·比例放大器 | 第37页 |
·数据采集设备 | 第37页 |
·传感器标定 | 第37-38页 |
·测试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38页 |
·多通道采样方式的选择 | 第38-42页 |
第四章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2-62页 |
·虚拟仪器开发环境-LabVIEW | 第42-47页 |
·LabVIEW简介 | 第42-43页 |
·LabVIEW特点 | 第43-44页 |
·用 LabVIEW设计虚拟仪器的方法 | 第44-46页 |
·用 LabVIEW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第46页 |
·LabVIEW的仪器驱动程序 | 第46-47页 |
·测试系统的软件结构及前面板 | 第47-51页 |
·静态特性测试系统软件编程 | 第51-55页 |
·激励信号的产生 | 第51-53页 |
·单通道常值信号的产生 | 第51-52页 |
·多通道波形信号的产生 | 第52页 |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实现 | 第52-53页 |
·模拟信号的采集 | 第53-54页 |
·曲线拟合 | 第54-55页 |
·动态特性测试系统软件编程 | 第55-62页 |
·扫频法测试电液伺服阀频率特性 | 第55-58页 |
·谱分析法测试电液伺服阀频率特性 | 第58-61页 |
·程序框图 | 第58-60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60-61页 |
·两种动态特性测试方法的比较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动态特性测试系统性能分析 | 第62-70页 |
·仿真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 第62页 |
·电液伺服阀动态测试系统建模 | 第62-65页 |
·测试系统方块图 | 第62-63页 |
·伺服放大器数学模型 | 第63页 |
·电液伺服阀数学模型 | 第63-64页 |
·伺服缸数学模型 | 第64页 |
·位移传感器数学模型 | 第64页 |
·速度传感器数学模型 | 第64-65页 |
·测试系统性能分析 | 第65-67页 |
·伺服缸对测试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闭环对测试系统的影响 | 第66-67页 |
·伺服缸的设计 | 第67-70页 |
·伺服缸的固有频率 | 第67-68页 |
·无载伺服缸的分析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课题总结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