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5页 |
·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 | 第12-13页 |
·纳米陶瓷概述 | 第13-14页 |
·纳米陶瓷的特性 | 第14-16页 |
·纳米陶瓷的高强度 | 第14页 |
·纳米陶瓷的超塑性 | 第14-15页 |
·纳米陶瓷的韧性 | 第15页 |
·纳米陶瓷的烧结特性 | 第15-16页 |
·氧化铝的晶体结构及其相变 | 第16-19页 |
·氧化铝的晶体结构 | 第16-18页 |
·α-Al_2O_3 | 第16页 |
·γ-Al_2O_3 | 第16-17页 |
·β-Al_2O_3 | 第17-18页 |
·氧化铝的相变 | 第18-19页 |
·过渡型相之间的相变 | 第18-19页 |
·过渡型相到α相的转变 | 第19页 |
·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制备 | 第19-25页 |
·气相法 | 第19-20页 |
·火焰 CVD法 | 第19-20页 |
·激光热解CVD法 | 第20页 |
·激光加热蒸发CVD法 | 第20页 |
·固相法 | 第20页 |
·液相法 | 第20-24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1页 |
·微乳液法 | 第21页 |
·液相沉淀法 | 第21-22页 |
·溶胶-相转移法 | 第22-23页 |
·喷雾热解法 | 第23页 |
·等离子喷射合成法 | 第23页 |
·发泡合成法 | 第23-24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24页 |
·其他方法 | 第24-25页 |
·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 | 第24页 |
·燃烧合成法 | 第24-25页 |
·团聚机理及防止团聚的措施 | 第25-32页 |
·团聚体形成的机理 | 第25-28页 |
·团聚体形成机理的热力学分析 | 第25-26页 |
·湿法制备时各阶段团聚体形成机理分析 | 第26-28页 |
·减少或消除团聚的措施 | 第28-32页 |
·添加表面活性剂 | 第28-30页 |
·有机物洗涤 | 第30页 |
·共沸蒸馏 | 第30页 |
·改进干燥工艺 | 第30-31页 |
·超声处理 | 第31-32页 |
·纳米氧化铝的用途 | 第32-34页 |
·陶瓷添加剂 | 第32-33页 |
·复合材料 | 第33页 |
·弥散强化材料 | 第33页 |
·表面防护涂层 | 第33页 |
·电子组件 | 第33页 |
·光学材料 | 第33-34页 |
·半导体材料 | 第34页 |
·催化剂及其载体 | 第34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研究 | 第35-49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原料的选择 | 第35-36页 |
·铝盐的选择 | 第35-36页 |
·沉淀剂选择 | 第36页 |
·分散剂选择 | 第36页 |
·实验原理 | 第36-37页 |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37-38页 |
·实验原料 | 第37-38页 |
·实验设备 | 第38页 |
·实验过程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8页 |
·铝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40-41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2页 |
·添加剂的影响 | 第42-43页 |
·粉体锻烧过程分析 | 第43-46页 |
·实验过程中富勒烯的生成 | 第46-48页 |
·实验过程 | 第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本章结论 | 第48-49页 |
第三章 超声场中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研究 | 第49-55页 |
·引言 | 第49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实验过程 | 第50-51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粉体的 XRD分析 | 第52-53页 |
·胶粒的粒度分布 | 第53-54页 |
·粉体的 SEM形貌分析 | 第54页 |
·本章结论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前驱体热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研究 | 第55-69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原理 | 第55-56页 |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 | 第56-57页 |
·表征手段 | 第57页 |
·实验过程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8-67页 |
·pH值的影响 | 第58-59页 |
·滴定条件对前驱体成分的影响 | 第59-60页 |
·配比过剩系数的影响 | 第60页 |
·锻烧温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陈化对粉体形貌的影响 | 第62-63页 |
·去水方式的影响 | 第63-67页 |
·实验过程 | 第63-64页 |
·实验结果 | 第64-66页 |
·关于脱水机理 | 第66-67页 |
·本章结论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