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然村落中公共中心的布局与建筑形态分析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引言 | 第11页 |
·基本概念的介绍和论文的选题 | 第11-17页 |
·基本概念 | 第11-14页 |
·论文的选题—山西自然村落公共中心的提出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论文提出的价值和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乡土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本文研究的价值 | 第19-20页 |
·山西自然村落公共中心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山西自然村落及村落中的公共中心的具体形态 | 第22-36页 |
·山西的地理特征及对应的村落形态 | 第22-26页 |
·自然村落中的公共中心的基本形式 | 第26-36页 |
第三章 公共中心在自然村落中存在的意义 | 第36-64页 |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基本功能上的体现 | 第36-43页 |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位置经营上的体现 | 第43-47页 |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风水上的体现 | 第47-53页 |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景观形成上的体现 | 第53-58页 |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体现 | 第58-64页 |
第四章 公共中心在自然村落中形态与风格 | 第64-75页 |
·建筑技术方式、材料 | 第64-70页 |
·地方化了的空间布局形式 | 第64-67页 |
·地方化了的建筑构造做法 | 第67-70页 |
·建筑美观—公共建筑的形态处理原则 | 第70-75页 |
·适应地形环境 | 第71页 |
·适当的体量尺度 | 第71-72页 |
·适当的造型形制 | 第72-75页 |
第五章 自然村落中公共建筑的实例 | 第75-91页 |
·阳城上庄村(杂姓聚居的村落) | 第75-79页 |
·西文兴村(柳氏民居,文人型乡土建筑群) | 第79-82页 |
·静升村(典型的晋商村落) | 第82-86页 |
·丁村(单血亲的典范) | 第86-87页 |
·碛口地区(晋西民居的代表) | 第87-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