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论文

痕量元素砷、硒在长江流域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探讨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3页
前言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4页
   ·硒文献综述第15-23页
   ·砷文献综述第23-32页
   ·研究工作总体思路和框架第32-34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34-65页
   ·研究区域及样品采集第34-40页
     ·长江流域第34-35页
     ·长江口海域第35页
     ·崇明东滩第35-40页
   ·分析方法第40-65页
     ·仪器和试剂第40-41页
     ·Se(Ⅳ)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第41-50页
     ·砷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第50-56页
     ·As(Ⅲ)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第56-60页
     ·沉积物中总砷的分析第60页
     ·沉积物中总硒的分析第60页
     ·生物样品砷、硒的分析第60-61页
     ·沉积物中砷、硒形态的分析第61-65页
第三章 长江流域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第65-75页
   ·长江流域常量元素分布特征第65-73页
     ·长江主流及主要支流常量元素含量第65-67页
     ·长江主流及主要支流中常量元素的来源第67-73页
   ·与世界其它河流的对比第73-74页
   ·长江常量元素的估算第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长江流域痕量元素砷、硒的分布特征第75-94页
   ·长江流域痕量元素砷、硒的分布特征第75-82页
     ·流域分布特点第75-81页
     ·季节变化第81-82页
   ·长江河水中痕量元素砷、硒的来源第82-89页
     ·岩石风化输入第82-84页
     ·人为活动输入第84-89页
   ·长江及各支流的通量第89-93页
   ·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长江口海域砷、硒的分布特征第94-112页
   ·2004年9月航次第94-99页
     ·平面分布特征第94-98页
     ·断面分布特征第98-99页
   ·2005年8月航次第99-104页
     ·平面分布特征第99-103页
     ·断面分布特征第103-104页
   ·长江口溶解态砷、硒的行为第104-106页
   ·与世界其它海区的对比第106-108页
   ·河口通量第108-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崇明东滩痕量元素砷、硒的生物地球化学第112-152页
   ·沉积物、水体中砷、硒分布特征第113-128页
   ·控制崇明东滩沉积物含量的因素第128-148页
     ·控制崇明东滩沉积物时空分布的因素第128-135页
     ·砷、硒与铁、锰循环的关系第135-142页
     ·生物作用对砷、硒分布的影响第142-143页
     ·崇明东滩沉积物的扩散通量与沉积通量第143-144页
     ·砷、硒沿食物链的传递第144-148页
   ·小结第148-152页
第七章 无机砷、硒在崇明东滩沉积物中的吸附作用第152-175页
   ·吸附实验步骤第155-157页
   ·崇明东滩沉积物对砷形态的吸附第157-166页
     ·砷的吸附动力学第157-160页
     ·砷的解吸动力学第160页
     ·pH对沉积物吸附砷的影响第160-161页
     ·pH对沉积物解吸砷的影响第161页
     ·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讨论第161-163页
     ·共存离子对As(Ⅲ)、As(Ⅴ)吸附的影响第163-166页
   ·崇明东滩沉积物对硒形态的吸附第166-173页
     ·硒的吸附动力学第166-167页
     ·硒的解吸动力学第167-168页
     ·pH对沉积物吸附硒的影响第168-169页
     ·pH对沉积物解吸硒的影响第169页
     ·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讨论第169-171页
     ·共存离子对Se(Ⅳ)、Se(Ⅵ)吸附的影响第171-173页
   ·小结第173-175页
第八章 长江流域对长江口的贡献第175-179页
主要结论第179-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206页
致谢第206-207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管理问题及其改进对策研究
下一篇:通用信号处理机应用软件及驱动程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