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5页 |
·前言 | 第10页 |
·国内外对光催化氧化法研究的情况 | 第10-11页 |
·国外光催化氧化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近况 | 第10-11页 |
·国内光催化氧化研究近况 | 第11页 |
·纳米 TiO_2光催化剂负载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悬浮体系与负载比较 | 第11-12页 |
·TiO_2负载所用载体 | 第12-14页 |
·TiO_2光催化剂在载体上的固定方法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性质及光催化氧化法反应机理 | 第15-21页 |
·光催化活性半导体粒子 | 第15页 |
·光催化氧化法反应机理 | 第15-17页 |
·机理概述 | 第15-16页 |
·载流子俘获 | 第16页 |
·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 | 第16-17页 |
·光催化反应发生位置 | 第17页 |
·影响光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及提高光催化反应的途径 | 第17-21页 |
·催化剂 | 第17-18页 |
·光与光强 | 第18页 |
·浓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pH的影响 | 第19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19页 |
·盐的影响 | 第19-21页 |
3 纳米 TiO_2光催化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改性途径简介 | 第21-26页 |
·TiO_2光催化薄膜的制备 | 第21-23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1-22页 |
·水解—沉淀法 | 第22页 |
·液相沉积法 | 第22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2页 |
·原子层沉积法 | 第22-23页 |
·溅射法 | 第23页 |
·纳米 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途径 | 第23-26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24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24页 |
·金属离子掺杂 | 第24-25页 |
·表面光敏化 | 第25页 |
·二氧化钦表面的超强酸化 | 第25-26页 |
4 TiO_2固定膜的制备及其优选 | 第26-45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固定膜 | 第26-27页 |
·所用试剂、材料、仪器设备 | 第26页 |
·膜的制备过程 | 第26-27页 |
·制膜过程的影响因素及膜厚度的控制 | 第27-28页 |
·水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乙醇的影响 | 第28页 |
·反应温度 | 第28页 |
·膜厚度的影响 | 第28页 |
·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第28页 |
·TiO_2固定膜光催化性能的评价 | 第28-40页 |
·实验设计 | 第28-30页 |
·TiO_2固定膜光催化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第30-40页 |
·玻璃纤维吸附特性的研究 | 第40-43页 |
·实验设计 | 第40页 |
·吸附动力学曲线的研究 | 第40-42页 |
·吸附等温曲线的研究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催化剂的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5-61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改性的TiO_2固定膜 | 第46-48页 |
·所用试剂、材料、仪器、设备 | 第46-47页 |
·改性TiO_2固定膜的制备 | 第47-48页 |
·改性后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48-56页 |
·掺 Mn(Ⅶ)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48-53页 |
·掺 Ag~+0.5%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3-55页 |
·掺 Mn(Ⅶ)与掺 Ag~+0.5%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比较 | 第55-56页 |
·改性后玻璃纤维吸附特性的研究 | 第56-59页 |
·实验所用药剂、试剂、仪器、设备 | 第56-57页 |
·玻璃纤维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57-58页 |
·吸附等温曲线的研究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TiO_2固定膜对 TNT废水的处理研究 | 第61-75页 |
·炸药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61-64页 |
·物化法处理炸药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61-63页 |
·生化法处理炸药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63页 |
·我国弹药销毁废水水质特点及治理现状 | 第63-64页 |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 第64-66页 |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 第64-65页 |
·实验用水水质 | 第65-66页 |
·药剂与试剂 | 第66页 |
·所用仪器及分析检测方法 | 第66页 |
·INT动态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TNT初始浓度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66-67页 |
·TNT初始pH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67-68页 |
·催化剂量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68-69页 |
·光催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9-70页 |
·外加 H_2O_2的影响 | 第70-72页 |
·几种氧化体系的比较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7 TNT废水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探讨 | 第75-84页 |
·TNT的降解机理 | 第75-76页 |
·TNT废水 UV/TiO_2体系的反应动力学 | 第76-80页 |
·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 | 第76-77页 |
·其他动力学模型 | 第77-78页 |
·INT初始浓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动力学模型的求解 | 第78-80页 |
·INT废水几种体系的反应动力学比较 | 第80-83页 |
·TNT的单纯紫外光降解动力学模型 | 第80-81页 |
·INT的单纯双氧水降解动力学模型 | 第81页 |
·TNT的UV/H_2O_2降解动力学模型 | 第81-82页 |
·INT的UV/TiO2/H_2O_2降解动力学模型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建议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