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我国立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言第10-12页
 一、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二、基本特点第11页
 三、主要创新点第11-12页
第一章 立功制度的概念及界定第12-15页
 第一节 立功制度的概念第12-14页
 第二节 立功制度的层级划分第14-15页
第二章 立功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5-18页
 第一节 古代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第15-16页
  一、萌芽时期第15页
  二、立法实践第15-16页
 第二节 近代刑法中的立功制度第16-18页
  一、民国时期刑事立法中的“立功”第16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政权刑事立法中的“立功”第16页
  三、新中国的立功制度第16-18页
第三章 立功制度的基础理论第18-30页
 第一节 立功的概念和特征第19-21页
 第二节 立功的本质第21-24页
  一、有关争论第21-23页
  二、立功的本质第23-24页
 第三节 立功的成立条件第24-30页
  一、有关争论第24-25页
  二、立功的成立条件第25-30页
   1、主体条件第25-27页
   2、时间条件第27-29页
   3、前提条件第29页
   4、实质条件第29-30页
第四章 立功制度的价值构造第30-33页
 第一节 立功制度的公平价值第30-31页
  一、实质上的正义性第30-31页
  二、形式上的平等性第31页
 第二节 立功制度的效率价值第31-33页
  一、立功制度的成本第32页
  二、立功制度的收益第32-33页
第五章 立功制度的规范分析第33-41页
 第一节 五种立功表现的具体成立条件第33-36页
  一、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第33-34页
  二、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第34页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第34-35页
  四、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第35-36页
  五、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行为第36页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的几类常见争议第36-41页
  一、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第36-39页
  二、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第39-40页
  三、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第40-41页
第六章 立功制度的正确适用第41-56页
 第一节 立功的认定第41-50页
  一、坦白、自首与立功的界限第41-45页
  二、共同犯罪中立功的认定第45-46页
  三、单位犯罪中立功的认定第46-47页
  四、立功的线索来源第47-49页
  五、立功后又脱逃是否影响先行立功的性质第49页
  六、共同立功的认定及成立条件第49-50页
 第二节 立功的处理第50-56页
  一、立功者刑事责任从宽的理论依据第50-51页
  二、立功者刑事责任从宽的适用情形第51-53页
  三、立功者刑事责任从宽的实践操作第53-56页
第七章 立功制度的立法完善第56-64页
 第一节 立功制度的特色第56-57页
  一、立功行为种类齐全第56页
  二、立功主体没有受限第56-57页
  三、立功制度的体系化特征较为明显第57页
 第二节 立功制度的缺陷第57-60页
  一、“立功表现”欠明确第57-58页
  二、立功处理有空档第58页
  三、价值取向过于功利第58-60页
 第三节 立功制度的立法完善第60-64页
  一、明确“立功表现”第60-61页
  二、填补处理空档第61页
  三、纠正功利偏向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溢出效应研究
下一篇:图的顶点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