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言 | 第1-18页 |
| ·GIS 特点和GIS 在线监测的意义 | 第9-11页 |
| ·GIS 的特点 | 第9-10页 |
| ·实现 GIS 在线监测的意义与条件 | 第10-11页 |
| ·GIS 在线监测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 | 第11-15页 |
| ·2003 年以前国内外现状 | 第11-12页 |
| ·2003 年以后国内现状 | 第12-15页 |
| ·课题的主要任务介绍 | 第15-16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GIS 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监测内容 | 第18-35页 |
| ·GIS 在线监测的原理 | 第18-20页 |
| ·信号变送 | 第18-19页 |
| ·信号预处理 | 第19页 |
| ·数据采集 | 第19页 |
| ·数据传输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 ·故障诊断与决策 | 第20页 |
| ·GIS 在线监测系统的分层分布结构和运行环境 | 第20-21页 |
| ·GIS 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内容和方法 | 第21-34页 |
| ·分合闸线圈监测 | 第23-27页 |
| ·开关触头电寿命诊断与开断电流监测 | 第27-29页 |
| ·分(合)闸行程和速度的监测 | 第29-32页 |
| ·断路器分(合)闸位置的监测 | 第32-33页 |
| ·液压操动机构液压油温和压力的监测 | 第33-34页 |
| ·六氟化流温度和压力的监测 | 第34页 |
| ·油泵启动次数监测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GIS 在线监测系统通信框架的设计 | 第35-51页 |
| ·现有在线监测系统的通信框架 | 第35-39页 |
| ·现有在线监测系统通信框架 | 第35-37页 |
| ·现有监测系统通信框架的特点分析 | 第37-39页 |
| ·GIS 在线监测系统标准 | 第39-43页 |
| ·在线监测领域的标准状况 | 第39-40页 |
| ·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 | 第40-43页 |
| ·基于 IEC61850 标准的GIS 在线监测系统通信框架设计 | 第43-49页 |
| ·GIS 在线监测系统框架 | 第43-44页 |
| ·系统中采用以太网和CAN 总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 | 第44-46页 |
| ·系统中互操作的实现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GIS 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 | 第51-74页 |
| ·GIS 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 第51-52页 |
| ·GIS 在线监测装置设计原则 | 第51页 |
| ·GIS 在线监测装置设计目标 | 第51-52页 |
| ·GIS 在线监测装置结构设计 | 第52-58页 |
| ·GIS 在线监测装置功能块设计 | 第52-54页 |
| ·GIS 在线监测装置结构尺寸设计 | 第54-56页 |
| ·基于 CAN 总线的背板设计 | 第56-58页 |
| ·GIS 在线监测装置中网络主板的设计 | 第58-73页 |
| ·网络通信主板接口内容的确定 | 第58-59页 |
| ·主板中嵌入式系统的选择 | 第59-61页 |
| ·基于 ARM 嵌入式系统的网络主板设计 | 第61-65页 |
| ·主板扩展电路的设计 | 第65-71页 |
| ·主板电磁兼容设计 | 第71页 |
| ·电路板制作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5章 GIS 监测装置的主板硬件调试 | 第74-114页 |
| ·主板硬件调试环境的建立 | 第74-79页 |
| ·调试工具介绍 | 第74-77页 |
| ·主板调试环境的建立 | 第77-79页 |
| ·主板基本硬件调试 | 第79-102页 |
| ·电源电路调试 | 第79-80页 |
| ·CPU 状态和ARM7 内核检测 | 第80-83页 |
| ·主板 SRAM 调试 | 第83-85页 |
| ·主板 FLASH 调试 | 第85-87页 |
| ·CAN 总线电路调试 | 第87-99页 |
| ·实时时钟(RTC)调试 | 第99-102页 |
| ·uClinux 相关的硬件调试 | 第102-109页 |
| ·uCbootloader 调试 | 第102-104页 |
| ·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 启动调试 | 第104-106页 |
| ·以太网电路调试 | 第106-109页 |
| ·网络主板测试 | 第109-112页 |
| ·局域网通信测试 | 第109-111页 |
| ·CAN 和以太网联合通信测试 | 第111-112页 |
| ·主板测试中遇到的问题 | 第112页 |
| ·主板后续工作安排 | 第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14-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 致谢与声明 | 第117-11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