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及其小品文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导论 陈继儒研究的历史回顾 | 第7-11页 |
| 第一章 陈继儒的生平、思想与著述 | 第11-30页 |
| 第一节 陈继儒的生平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陈继儒的思想倾向 | 第12-24页 |
| 第三节 陈继儒著作概述 | 第24-30页 |
| 一、作品名目与版本 | 第24-29页 |
| 二、陈继儒作品分类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陈继儒的文学思想 | 第30-45页 |
| 一、反对形式主义 | 第31-32页 |
| 二、提倡“神”、“韵” | 第32-35页 |
| 三、追求质实 | 第35-40页 |
| 四、力求简洁 | 第40-45页 |
| 第三章 陈继儒的小品文 | 第45-81页 |
| 第一节 小品文的发展历史及明代小品文概况 | 第46-49页 |
| 一、小品文的发展历史 | 第46-47页 |
| 二、明代小品文概况 | 第47-49页 |
| 第二节 《小窗幽记》解读 | 第49-68页 |
| 一、《醒》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 | 第49-56页 |
| 二、《情》的叙事诗结构与抒情诗特征 | 第56-60页 |
| 三、《素》中名物的文化内涵 | 第60-63页 |
| 四、《景》中的图景划分 | 第63-66页 |
| 五、《绮》对美学范畴的开拓 | 第66-67页 |
| 六、《倩》中意象的美学归属 | 第67-68页 |
| 第三节 《狂夫之言》的干世精神 | 第68-76页 |
| 第四节 以《书蕉》为代表的札记小品文 | 第76-78页 |
| 第五节 其他几类小品文综述 | 第78-81页 |
| 余论 陈继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第81-83页 |
| 附论 陈继儒六言诗的艺术贡献 | 第83-88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后记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