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一种基于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

第一章 概述第1-10页
   ·引言第7-8页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8-10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8-9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9-10页
第二章 事件相关电位(ERP)概述第10-15页
   ·事件相关电位定义第10页
   ·脑电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第10-12页
   ·诱发电位的研究分类第12-13页
   ·诱发电位成分概述第13-15页
第三章 非线性动力学及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第15-25页
   ·非线性动力系统第15-16页
   ·重构相空间和嵌入理论第16-17页
   ·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定量描述第17-19页
     ·线性观测量第17页
     ·李雅普诺夫指数第17-18页
     ·维数和墒第18-19页
   ·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第19-25页
     ·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建立第20-21页
     ·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特点第21页
     ·常用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第21-25页
       ·一维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第21-22页
       ·单向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第22页
       ·全程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第22-23页
       ·二维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第23页
       ·交叉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第23-25页
第四章 实际耦合映象格子模型构建及仿真实验第25-47页
   ·耦合映象格子模型构建第25-32页
     ·非时变耦合映象格子模型构建第27-30页
       ·以Logistic为局部映射构建非时变模型第27-28页
       ·以径向基函数为局部映射构建非时变模型第28-30页
     ·时变耦合映象格子模型构建第30-32页
       ·以Logistic为局部映射构建时变模型第30-31页
       ·以径向基函数为局部映射构建时变模型第31-32页
   ·计算机仿真实验第32-47页
     ·实验数据构造第32-33页
     ·几种模型对实际系统的拟合能力比较第33-47页
第五章 固定位置区域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等级的ERP非线性分析第47-55页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第47-48页
   ·ERP数据分析第48-53页
     ·全局相关维数第48-51页
     ·时变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模式及地点选择
下一篇:绿色巴夫藻在UV-B胁迫下的补偿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