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华东地区若干杂草与近缘非杂草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及其生态学意义探讨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和项目意义第15-30页
   ·有关入侵危害的情况及入侵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第15-16页
   ·传统生物学方法评估植物入侵风险的研究第16-18页
   ·核DNA 含量及其相关概念第18-19页
   ·核DNA 含量、基因组大小、DNA C-值的生物学意义第19-22页
   ·核DNA 含量与被子植物入侵能力之间的关系第22-25页
   ·关于核DNA 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5-26页
   ·流式细胞术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第26-28页
   ·本项工作的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核DNA含量测定方法第30-40页
   ·流式细胞术简介第30-33页
   ·植物细胞核的分离第33-35页
   ·一个实验案例第35-40页
第三章 主要实验材料来源及样品处理方法介绍第40-65页
   ·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一枝黄花第40-42页
   ·小飞蓬、苏门白酒草、白酒草、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第42-45页
   ·毒莴苣与生菜第45-47页
   ·假高粱、黑高粱、高粱与苏丹草第47-49页
   ·金狗尾与小米第49-50页
   ·野燕麦与燕麦第50-51页
   ·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酢浆草(O. corniculata)、紫叶酢浆草(O. triangularis var. purpurea)第51-53页
   ·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熊耳草(A. houstonianum)第53-54页
   ·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及多裂翅果菊(P. lacinata)第54-56页
   ·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第56页
   ·半夏(Pinellia ternata)第56-57页
   ·野茼蒿(Gynura crepidioides)第57-58页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第58-59页
   ·假稻(Leersia japonica)第59-60页
   ·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第60-62页
   ·细叶芹(Apium leptophyllum)第62页
   ·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第62-63页
   ·婆婆纳(Veronica polita Pries)第63-64页
   ·裂叶牵牛(Pharbitis hederacea)第64-65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65-81页
   ·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一枝黄花第65-66页
   ·小飞蓬、苏门白酒草、一年蓬、白酒草第66-67页
   ·毒莴苣与生菜第67-68页
   ·假高粱、黑高粱、高粱及苏丹草第68-69页
   ·金狗尾与小米第69页
   ·野燕麦与燕麦第69-70页
   ·红花酢浆草、酢浆草、紫叶酢浆草第70-71页
   ·霍香蓟和熊耳草第71-72页
   ·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及多裂翅果菊(P. lacinata)第72-73页
   ·北美车前第73页
   ·半夏第73-74页
   ·野茼蒿第74-75页
   ·菊芋第75页
   ·假稻第75-76页
   ·印度蔊菜第76-77页
   ·荠菜第77页
   ·细叶芹第77-78页
   ·刺果毛茛第78页
   ·婆婆纳第78-79页
   ·裂叶牵牛第79-81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81-86页
   ·细胞核分离第81页
   ·应用流式细胞术中核分离缓冲液的选择第81-82页
   ·流式细胞术中标样的选择第82-83页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植物倍性第83页
   ·核DNA 含量的个体间变异第83-84页
   ·核DNA 含量与植物入侵性的关系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氨基酸酯的顺式烯啶虫胺类似物的合成、杀虫活性与分子对接的研究
下一篇: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制及其在堆肥上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