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金融稳定框架分析和模型构建

郑重声明第1-4页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目录第11-14页
图表目录第14-15页
引言第15-23页
 一、选题意义第15-16页
 二、文献综述第16-19页
 三、研究方法第19-20页
 四、文章构架第20-21页
 五、创新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1-23页
第一章 金融稳定内涵综述第23-27页
 第一节 正面定义金融稳定的相关论述第24-25页
 第二节 反面定义金融稳定的相关论述第25-26页
 第三节 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央行金融稳定职能发展第27-49页
 第一节 阶段一——最后贷款人职能第27-34页
  一、最后贷款人的概念第27页
  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27-30页
  三、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理论基础第30-31页
  四、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利弊第31-34页
 第二节 阶段二——存款保险制度第34-42页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第34-35页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35-36页
  三、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第36-38页
  四、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第38-42页
 第三节 阶段三——金融安全网第42-48页
  一、金融安全网的概念第42页
  二、金融安全网的产生和发展第42-45页
  三、金融安全网的理论基础第45-46页
  四、金融安全网的利弊第46-48页
 第四节 阶段四——全面金融稳定框架第48-49页
第三章 金融稳定框架分析第49-79页
 第一节 全面金融稳定框架分析第51-53页
 第二节 央行实现金融稳定具体流程第53-75页
  一、理论上的预警系统第54-71页
  二、现实中的预警系统第71-75页
  三、央行的应对措施第75页
 第三节 央行金融稳定目标与货币政策的相容性第75-78页
  一、金融稳定和币值稳定的一致性第76-77页
  二、金融稳定和币值稳定的不一致性第77页
  三、金融稳定和币值稳定的融合第77-78页
 第四节 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金融稳定模型构建第79-107页
 第一节 会融稳定的核心——银行第81-84页
  一、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第81-82页
  二、银行的固有缺陷第82-84页
 第二节 银行稳定模型概述第84-97页
  一、银行稳定模型简介第84-95页
  二、银行稳定模型总结第95-97页
 第三节 基于内控理念的银行监管模型第97-104页
  一、内控机制第97-100页
  二、基于内控理念的银行监管模型第100-104页
 第四节 模型在中国的应用第104-106页
 第五节 小结第106-107页
第五章 中国金融稳定体系构建第107-135页
 第一节 历史沿革第107-119页
  一、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下的金融体系第107-108页
  二、第二阶段,经济转轨期的金融体系第108-110页
  三、第三阶段,市场经济下的会融体系第110-119页
 第二节 改革方向第119-135页
  一、金融经营和会融监管第120-121页
  二、维护金融稳定需要强调的措施第121-135页
第六章 结语第135-137页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37-144页
附录2:各国央行成立时间表第144-146页
附录3:各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时间表第146-147页
附录4:预警指标体系第147-154页
 附录4.1 金融预警系统指标框架(Evans et al,2000)第147-151页
 附录4.2 IMF核心指标集(2003)第151-152页
 附录4.3 IMF鼓励指标集(2003)第152-154页
附录5:CAMELS系统评级方法第154-157页
中外文参考文献第157-170页
攻博期间主要教研成果第170-171页
后记第171-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多相(反应)流动
下一篇:轮胎非稳态温度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