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深基坑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13-22页 |
2.1 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13-18页 |
2.1.1 Coulomb土压力理论 | 第13-16页 |
2.1.2 Rankine土压力理论 | 第16-18页 |
2.2 特殊条件下的土压力计算 | 第18-20页 |
2.2.1 地下水对土压力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2 地表荷载对土压力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 基坑开挖支护中的土压力 | 第20-22页 |
2.3.1 土压力随结构变位的影响 | 第20页 |
2.3.2 渗流对土压力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3 空间效应对土压力的影响 | 第21页 |
2.3.4 时间效应对于土压力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3章 深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分析 | 第22-48页 |
3.1 基坑支护体系 | 第22-33页 |
3.1.1 围护结构型式及适用范围 | 第22-24页 |
3.1.2 围护(挡土)结构 | 第24-28页 |
3.1.3 土钉支护结构 | 第28-31页 |
3.1.4 内支撑系统 | 第31-33页 |
3.2 深基坑破坏形式 | 第33-35页 |
3.2.1 非重力式围护结构的破坏形式 | 第33-35页 |
3.2.2 重力式围护结构的破坏形式 | 第35页 |
3.2.3 变形破坏 | 第35页 |
3.3 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特点 | 第35-36页 |
3.4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依据 | 第36页 |
3.5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 第36-44页 |
3.5.1 围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 第36-43页 |
3.5.2 支撑体系的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3.6 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入土深度的确定 | 第44-47页 |
3.6.1 根据基坑抗隆起的稳定条件确定入土深度 | 第44-46页 |
3.6.2 根据抗管涌的稳定性条件确定入土深度 | 第46-47页 |
3.7 本章小节 | 第47-48页 |
第4章 深基坑优化设计理论 | 第48-55页 |
4.1 优化理论概述 | 第48-50页 |
4.2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55页 |
4.2.1 设计变量的选取 | 第50-51页 |
4.2.2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51-52页 |
4.2.3 约束条件 | 第52-55页 |
第5章 基于 MATLAB的基坑支护优化设计 | 第55-63页 |
5.1 支护结构分析 | 第55-57页 |
5.1.1 非连续灌注桩结构形式 | 第55页 |
5.1.2 结构计算方法的确立 | 第55-57页 |
5.2 优化模式的确立 | 第57-61页 |
5.2.1 基本参数及约束条件的确立 | 第57-59页 |
5.2.2 数学模型分析 | 第59-61页 |
5.3 MATLAB中多目标求解方法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6章 基坑支护优化设计工程实例 | 第63-77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63-64页 |
6.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64-66页 |
6.2.1 地形地貌 | 第64页 |
6.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4-65页 |
6.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65-66页 |
6.2.4 地层概化及各土层设计参数选取 | 第66页 |
6.3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 第66-67页 |
6.4 选择的支护方案 | 第67-68页 |
6.5 施工工况的划分 | 第68页 |
6.6 优化计算分析步骤 | 第68-75页 |
6.6.1 优化计算分析基本步骤 | 第68-69页 |
6.6.2 以费用和变形为单目标的深基坑设计优化 | 第69-71页 |
6.6.3 以变形+费用的多目标的深基坑设计优化 | 第71-73页 |
6.6.4 以变形+费用+工期的多目标的深基坑设计优化 | 第73-75页 |
6.7 结论 | 第75-7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