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张家港水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17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5页
  1.2.1 水资源保护规划动态第10-11页
  1.2.2 水力水质模拟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3 国内外引水改善水环境工程应用进展第14-15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内容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3 主要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概况第17-20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7-18页
  2.1.1 地质地貌第17页
  2.1.2 土壤植被第17页
  2.1.3 气候第17-18页
  2.1.4 内河水系第18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18-20页
  2.2.1 行政分区第18页
  2.2.2 社会经济第18-20页
第三章 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第20-33页
 3.1 水资源量分析第20-21页
  3.1.1 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第20-21页
  3.1.2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第21页
 3.2 污染源现状调查及评价第21-29页
  3.2.1 污染源评价方法第21-23页
  3.2.2 污染源现状调查及评价第23-29页
 3.3 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第29-33页
  3.3.1 断面布设及监测项目第29页
  3.3.2 评价标准及方法第29-31页
  3.3.3 张家港水质现状评价第31-33页
第四章 张家港河网区水环境数学模型建立及分析第33-50页
 4.1 模型建立及求解第33-42页
  4.1.1 水力模型第33-37页
  4.1.2 水质模型第37-42页
 4.2 水量水质野外同步监测第42-44页
  4.2.1 监测目的及时间第42页
  4.2.2 各节制闸调度方案:第42页
  4.2.3 监测方案第42-44页
 4.3 水量水质监测成果分析第44-46页
  4.3.1 水量监测成果分析评价第44-45页
  4.3.2 水质监测成果分析评价第45-46页
 4.4 水量水质模型参数率定第46-50页
  4.4.1 水量模型率定第46-48页
  4.4.2 水质模型率定第48-50页
第五章 水文设计条件的确定第50-58页
 5.1 确定方法第50页
 5.2 太湖流域水文设计条件的确定第50-55页
  5.2.1 典型年及设计月份的选取第50-51页
  5.2.2 典型年中设计月份选取和比较第51-53页
  5.2.3 太湖流域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建立第53-54页
  5.2.4 设计流量计算以及与实测流量的对比第54-55页
 5.3 张家港地区水文设计条件的确定第55-58页
第六章 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第58-69页
 6.1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第58-61页
  6.1.1 水环境容量定义第58页
  6.1.2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第58-60页
  6.1.3 双向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第60页
  6.1.4 计算结果的时空叠加第60-61页
 6.2 张家港水环境容量计算第61-66页
  6.2.1 张家港水功能区划第61-63页
  6.2.2 分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第63-64页
  6.2.3 动态水环境容量第64页
  6.2.4 各主要河道水环境容量计算第64-66页
 6.3 引水改善张家港水环境容量分析第66-69页
  6.3.1 引水改善张家港全市水环境容量分析第66-67页
  6.3.2 引水改善张家港市区环境容量分析第67-69页
第七章 模拟分析水环境改善成效第69-81页
 7.1 东横河及南横套等水利工程对市区水质改善效果分析第69-73页
  7.1.1 自引工程方案分析第70-71页
  7.1.2 泵引工程方案分析第71-73页
 7.2 谷渎港工程对市区水质改善效果分析第73-74页
  7.2.1 保留现有工程,进行泵站改造第73-74页
  7.2.2 拆除工程分析第74页
 7.3 截污方案分析第74-78页
  7.3.1 污水处理厂截污方案第76-77页
  7.3.2 市区截污方案第77-78页
 7.4 拟建工程结论第78-79页
 7.5 水环境工程规划结论第79-81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8.1 总结第81页
 8.2 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图第86-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渗碳炉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满意待机控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