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47页 |
·粗饲料品质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 第8-15页 |
·粗饲料品质的定义 | 第8-9页 |
·影响粗饲料品质的因素 | 第9-12页 |
·决定粗饲料品质的化学结构与形态结构 | 第12页 |
·粗饲料品质的测定 | 第12-14页 |
·评定粗饲料品质的意义 | 第14-15页 |
·粗饲料资源利用的历史的回顾 | 第15-23页 |
·远古时代 | 第15-16页 |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 年~公元220 年) | 第16-17页 |
·隋唐时期(公元581 年~907 年) | 第17-18页 |
·宋元时期(公元960 年-1368 年) | 第18-19页 |
·明清时期(公元1368 年~1911 年) | 第19-21页 |
·民国时期(1912-1949) | 第21-22页 |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 | 第22-23页 |
·评定粗饲料品质的指数 | 第23-37页 |
·Milk2000 | 第24-33页 |
·粗饲料相对值(RFV) | 第33-34页 |
·粗饲料相对质量(RFQ) | 第34-35页 |
·RFQ 取代 RFV 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粗饲料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GI) | 第36-37页 |
·不同方法所建立的饲料能量预测模型的比较 | 第37-46页 |
·绪论 | 第37页 |
·不同方法所建立的饲料能量预测模型 | 第37-43页 |
·关于上述饲料能量预测模型的说明 | 第43-45页 |
·归纳性能量预测模型 | 第45-46页 |
·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及其机制 | 第46-47页 |
·组合效应的概念 | 第46页 |
·饲料组合效应的机制 | 第46-47页 |
·论文整体研究思路 | 第47页 |
2 试验研究 | 第47-124页 |
·粗饲料分级指数(GI)参数的模型化研究 | 第47-74页 |
·几种绵羊常用粗饲料采食量的测定及其模型化研究 | 第47-55页 |
·几种绵羊常用粗饲料代谢能的测定及其模型化研究 | 第55-62页 |
·绵羊粪微生物在绵羊常用粗饲料纤维品质的评定及不可消化的纤维在绵羊采食量的模型化上的应用研究 | 第62-68页 |
·瘤胃液微生物在绵羊常用粗饲料纤维品质的评定及不可消化的纤维在绵羊采食量的模型化上的应用研究 | 第68-74页 |
·粗饲料科学搭配的组合效应研究 | 第74-124页 |
·高、低GI混合粗饲料与不同比例精料混合日粮体外培养试验 | 第74-93页 |
·不同GI混合粗饲料不同粗/精比日粮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和发酵的影响 | 第93-108页 |
·不同GI混合日粮对绵羊整个消化道食糜流通速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第108-115页 |
·不同GI混合日粮对绵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及消化代谢性能的影响 | 第115-121页 |
·不同GI混合日粮对绵羊增重性能的影响 | 第121-124页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第124-133页 |
·论文总体讨论 | 第124-131页 |
·本研究工作意义 | 第124-125页 |
·粗饲料的科学利用及其商品化 | 第125页 |
·GI是RFV的合理继承与发展 | 第125-128页 |
·粗饲料混合后产生组合效应的机制 | 第128-131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1页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31页 |
·全文总体结论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