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典型权利质押
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非典型权利质押的理论基础 | 第11-20页 |
1.1 权利质押的概念和本质 | 第11-13页 |
1.2 非典型权利质押的合法性 | 第13-14页 |
1.3 界定非典型权利质押标的范围的依据 | 第14-20页 |
1.3.1 非典型权利质押标的范围的学说 | 第14-15页 |
1.3.2 非典型权利质押标的的要件 | 第15-20页 |
第二章 非典型权利质押标的的具体形态 | 第20-29页 |
2.1 普通债权 | 第20-21页 |
2.2 不动产收益权 | 第21-23页 |
2.3 经营权 | 第23-25页 |
2.4 证券权利 | 第25-27页 |
2.5 知识产权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非典型权利质押设定各论 | 第29-37页 |
3.1 普通债权质押 | 第30-33页 |
3.1.1 普通债权质押的设定 | 第30-32页 |
3.1.2 普通债权质押的实行 | 第32-33页 |
3.2 不动产收益权质押 | 第33-36页 |
3.2.1 不动产收益权质押的设定 | 第33-35页 |
3.2.2 不动产收益权质押的实行 | 第35-36页 |
3.3 经营权质押 | 第36-37页 |
3.3.1 经营权质押的设定 | 第36-37页 |
3.3.2 经营权质押的实行 | 第37页 |
第四章 规范我国非典型权利质押制度的几点思考 | 第37-41页 |
4.1 完善非典型权利质押立法体例 | 第37-39页 |
4.2 完善非典型权利质押的相关制度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
承诺书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