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高维索引技术中向量近似方法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5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第13-15页
     ·图像检索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5页
   ·多维索引技术第15-17页
   ·高维索引技术发展趋势第17-22页
     ·向量近似方法第17-19页
     ·近似检索方法第19-21页
     ·并行索引方法第21-22页
   ·本文的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2-25页
第二章 高维数据索引技术的预备知识第25-37页
   ·相似性搜索基本定义第25-28页
     ·特征数据库第25页
     ·距离度量方式第25-26页
     ·查询类型第26页
     ·向量空间与度量空间第26-27页
     ·精确查询与近似查询第27-28页
   ·向量空间中的高维特性第28-29页
   ·维数灾难现象第29-35页
     ·多维索引的结构第30页
     ·多维索引的管理第30-31页
     ·查询代价模型第31-32页
     ·维数灾难现象的产生第32-34页
     ·向量近似方法原理第34-35页
   ·高维索引技术评价准则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基于主分量排序的向量近似方法第37-63页
   ·引言第37-38页
   ·VA 方法及其改进算法第38-44页
     ·索引结构第38-43页
     ·近邻搜索算法第43-44页
   ·欧氏距离上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高维索引方法第44-48页
     ·索引结构第45-46页
     ·近邻搜索算法第46-48页
   ·绝对值距离上的多分辨率高维索引方法第48-51页
     ·索引结构第49-50页
     ·近邻搜索算法第50-51页
   ·二次式距离上基于SVD 的高维索引方法第51-54页
     ·索引结构第52-53页
     ·近邻搜索算法第53-54页
   ·检索复杂性分析第54-5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61页
     ·实验环境第55-56页
     ·欧氏距离上向量近似方法测试第56-58页
     ·绝对值距离上向量近似方法测试第58-60页
     ·二次式距离上向量近似方法测试第60-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采用树型索引结构的向量近似方法第63-77页
   ·引言第63-64页
   ·相关索引结构第64-67页
   ·PCR 树索引结构第67-70页
   ·近邻搜索算法第70-72页
   ·检索复杂性分析第72-7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3-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基于矢量量化的向量近似方法第77-95页
   ·引言第77-78页
   ·矢量量化技术第78-81页
     ·矢量量化原理第78-79页
     ·码书设计算法第79-81页
   ·基于矢量量化技术的索引结构第81-85页
     ·数据组织形式第81-83页
     ·改进的矢量量化算法第83-84页
     ·码书长度分析与乘积码书法第84-85页
   ·近邻搜索算法第85-87页
   ·检索复杂性分析第87-8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8-93页
     ·胞腔表示区域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第89-90页
     ·码字长度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第90页
     ·乘积码书数量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第90-91页
     ·数据集大小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第91-92页
     ·VA 方法与VQ 方法性能比较与分析第92-93页
   ·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向量近似方法在相关反馈技术中的应用第95-103页
   ·引言第95页
   ·向量近似方法在相关反馈技术中的应用第95-99页
     ·二次式距离方法第95-97页
     ·核函数方法第97-99页
   ·改进的近邻搜索算法第99-10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1-102页
   ·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向量近似方法在近似检索中的应用第103-121页
   ·引言第103-104页
   ·近似检索技术综述第104-113页
     ·减少数据访问量的近似检索方法第104-108页
     ·降低数据表示长度的近似检索方法第108-112页
     ·近似检索的评价准则第112-113页
   ·改进的基于矢量量化的近似检索方法第113-114页
   ·向量近似方法中的近似近邻查询方法第114-117页
   ·PCR 树的近似近邻查询方法第117-120页
   ·小结第120-121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21-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攻博期间的研究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37-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高校生态可持续校园模式
下一篇: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