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页 |
一、求真务实思想的科学内涵 | 第8-10页 |
(一) 求真务实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8-9页 |
(二) 求真务实思想的科学内涵 | 第9-10页 |
二、求真务实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 第10-24页 |
(一) 求真务实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0-18页 |
1.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 第11-13页 |
2.求真务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 第13-16页 |
3.求真务实思想坚持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 第16-18页 |
(二) 求真务实思想的实践依据 | 第18-24页 |
1.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 第18-19页 |
2.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集中反映 | 第19-23页 |
3.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 | 第23-24页 |
三、求真务实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39页 |
(一) 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 第24-27页 |
(二) 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 第27-30页 |
(三) 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 第30-33页 |
(四) 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 第33-39页 |
四、求真务实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9-44页 |
(一) 求真务实的提出顺民心、合民意、顺应时代潮流 | 第39-40页 |
(二) 求真务实是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 第40-42页 |
(三) 求真务实有利于党在执政建设中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执政能力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