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大尺寸坐标测量方法及系统 | 第10-17页 |
·三坐标测量机 | 第10页 |
·经纬仪测量系统 | 第10-11页 |
·全站仪测量系统 | 第11页 |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 | 第11-12页 |
·激光扫描测量系统 | 第12-14页 |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 | 第14-15页 |
·室内GPS | 第15-16页 |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 | 第16-17页 |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 | 第17-20页 |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发展 | 第17-18页 |
·与计算机视觉的联系及区别 | 第18-19页 |
·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及国内外现状 | 第19-20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关键技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 | 第22-52页 |
·不同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 | 第22-23页 |
·单张像片摄影几何 | 第23-26页 |
·常用的坐标系 | 第24-25页 |
·共线方程 | 第25-26页 |
·双像解析几何 | 第26-29页 |
·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 | 第27-28页 |
·共面方程 | 第28-29页 |
·多摄站交会几何 | 第29-30页 |
·坐标测量 | 第30-40页 |
·单摄站坐标测量 | 第30-36页 |
·多摄站坐标测量 | 第36-40页 |
·近似值计算 | 第40-45页 |
·外方位元素的近似值 | 第40-44页 |
·无需控制点的概略定向 | 第44-45页 |
·物方点空间坐标的近似值 | 第45页 |
·法方程解算 | 第45-50页 |
·参数分组消元 | 第46-47页 |
·逐点法化、消元 | 第47-50页 |
·光束法平差计算过程 | 第50页 |
·逐点法化、消元法实验结果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数字图像的获取与处理 | 第52-68页 |
·传统的图像获取 | 第52-53页 |
·数字像机 | 第53-56页 |
·固体图像传感器 | 第53-54页 |
·数字像机 | 第54-56页 |
·定向反光标志及其特性 | 第56-62页 |
·定向反光材料及其特性 | 第57-60页 |
·定向反光标志 | 第60-62页 |
·标志中心的亚像素精度定位 | 第62-67页 |
·亚像素边缘检测 | 第63-65页 |
·子像素精度中心定位 | 第65页 |
·试验与结果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数字像机的标定 | 第68-85页 |
·像点的系统误差 | 第68-71页 |
·径向畸变 | 第69页 |
·偏心畸变 | 第69-70页 |
·像平面畸变 | 第70页 |
·内方位元素误差 | 第70-71页 |
·待标定参数的数学模型 | 第71页 |
·试验场法标定 | 第71-76页 |
·实验与结果 | 第72-76页 |
·光束法自标定 | 第76-81页 |
·一般误差方程式 | 第76-77页 |
·复共线性与过度参数化的克服 | 第77-80页 |
·法方程的简化计算 | 第80-81页 |
·普通变焦数码相机的标定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测量中的自动化技术 | 第85-96页 |
·编码标志 | 第86-88页 |
·编码设计原则及方案 | 第86-87页 |
·编码标志的识别与定位 | 第87-88页 |
·自动定向棒与手持式辅助测量棒 | 第88-89页 |
·核线匹配 | 第89-94页 |
·核线的计算 | 第89-91页 |
·相应像点的匹配策略 | 第91-93页 |
·实际测量中的匹配过程 | 第93-94页 |
·匹配试验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测量网的设计与优化 | 第96-107页 |
·像点中心坐标的影响 | 第96-97页 |
·测量网与网形设计 | 第97-99页 |
·影响精度的几何因素 | 第99-100页 |
·几种典型被测物的测量网形设计 | 第100-105页 |
·网形设计原则 | 第100-103页 |
·典型结构被测物的网形设计 | 第103-105页 |
·大型天线模胎测量网形的设计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107-118页 |
·大型天线模胎面型检测 | 第107-112页 |
·概述 | 第107-108页 |
·测量方案 | 第108-109页 |
·测量结果 | 第109-112页 |
·星载可展开式天线型面测量 | 第112-114页 |
·概述 | 第112-113页 |
·测量方案 | 第113页 |
·测量结果 | 第113-114页 |
·机载INSAR基线动态测量方法的模拟试验 | 第114-117页 |
·概述 | 第114页 |
·测量原理 | 第114-115页 |
·模拟实验与精度评定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 第118-119页 |
·论文的创新点总结 | 第119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133-135页 |
附录A 天线模胎测量数据 | 第135-144页 |
附录B INSAR基线动态模拟试验测量数据 | 第144-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