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3页 |
·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分类 | 第9-10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0-14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PEMFC)概况 | 第10-11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1-12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 第12-14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 | 第14-20页 |
·概述 | 第14页 |
·膜电极的组成 | 第14-17页 |
·质子交换膜 | 第15-16页 |
·催化剂及其载体 | 第16-17页 |
·膜电极的制备 | 第17-18页 |
·电极结构的优化 | 第18-19页 |
·自增湿技术 | 第19-20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催化剂 | 第20-25页 |
·电催化原理 | 第20页 |
·电催化剂的负载工艺 | 第20-22页 |
·Pt/C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2-25页 |
·浸渍还原法 | 第22-23页 |
·微乳液法 | 第23-24页 |
·微波法 | 第24页 |
·固相反应法 | 第24页 |
·真空溅射法 | 第24-25页 |
·Pt/C 催化剂性能的表征方法 | 第25-31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X-射线衍射测试法 | 第26-27页 |
·循环伏安法 | 第27-29页 |
·膜电极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膜电极的制备 | 第29页 |
·单体电池的组装 | 第29页 |
·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浸渍还原法制备Pt/C 催化剂的工艺研究 | 第33-56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3-34页 |
·Pt/C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浸渍还原法制备Pt/C 催化剂的基本原理 | 第34页 |
·Pt/C 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 第34-35页 |
·碳材料的pH 值测试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55页 |
·碳的热处理工艺对Pt/C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5-39页 |
·碳的热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 | 第36页 |
·TEM 测试结果 | 第36-37页 |
·MEA 测试结果 | 第37-39页 |
·pH 值对Pt/C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 | 第39-40页 |
·MEA 测试结果 | 第40-41页 |
·还原反应工艺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 | 第42页 |
·TEM 测试结果 | 第42-43页 |
·MEA 测试结果 | 第43-44页 |
·干燥方式的影响 | 第44-47页 |
·氮气中不同干燥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45-46页 |
·氢气中不同干燥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 | 第46-47页 |
·自制Pt/C 催化剂与Johnson Matthey Pt/C 催化剂的比较 | 第47-51页 |
·高铂含量的Pt/C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1-55页 |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 | 第52页 |
·TEM 测试结果 | 第52-53页 |
·MEA 测试结果 | 第53-55页 |
·本章结论 | 第55-56页 |
第三章 高性能PEMFC 膜电极的制备 | 第56-78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56-57页 |
·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57-58页 |
·质子交换膜的预处理 | 第57页 |
·膜电极的制备 | 第57-58页 |
·扩散层的制备 | 第58页 |
·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8页 |
·膜电极表面物理性能测试 | 第5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8-77页 |
·膜电极制备条件对性能的影响 | 第59-66页 |
·热压压力的影响 | 第59-62页 |
·热压时间的影响 | 第62-64页 |
·热压温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造孔剂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66-72页 |
·造孔剂的选择 | 第67-70页 |
·造孔剂用量的研究 | 第70-72页 |
·气体扩散层结构的初步研究 | 第72-77页 |
·扩散层厚度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73-76页 |
·不同阴阳极扩散层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本章结论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