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研究及其信息处理系统骨架的建立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8页
 引言第10页
   ·核心种质的研究概况第10-13页
     ·核心种质概念的提出第10-11页
     ·国内外核心种质研究的进展第11-12页
     ·目前核心种质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2-13页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遗传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第14-15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对数据信息的利用第15-17页
     ·常用遗传多样性的测度指标第17-18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问题第18页
   ·专家系统的研究概况第18-26页
     ·专家系统的研究概况第19-24页
     ·专家系统研究的意义与前景第24-25页
     ·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第25页
     ·专家系统预期可以为核心种质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解决的问题第25-26页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第26-28页
第二章 水稻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其核心种质取样中SSR位点的选择第28-38页
 引言第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实验材料第28-29页
     ·位点组合及核心种质取样第29-30页
     ·数据分析第30页
   ·结果第30-35页
     ·总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第30-31页
     ·不同位点组合所估计的总群体的遗传相似性第31-32页
     ·此群体适宜的取样比例第32-33页
     ·取样比例70%时所得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多样性第33-35页
   ·讨论与结论第35-38页
     ·标记的多态性由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决定第35-36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核心种质取样中应着重位点数的选择而不是等位基因数第36-38页
第三章 制约核心种质取样中变异保留比例的因素研究第38-56页
 引言第38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模拟取样设计第38-40页
     ·实际取样设计第40-42页
   ·试验结果第42-53页
     ·模拟取样中群体参数和取样参数与变异保留比例的通径分析第42-45页
     ·实际取样中群体参数和取样参数与变异保留比例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第45-47页
     ·实际取样中原始群体中的变异性与变异保留比例的相关分析第47-53页
   ·讨论与结论第53-56页
第四章 核心种质的逐级取样体系研究第56-66页
 引言第56-57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7页
     ·试验材料及其组成第57页
     ·取样设计第57页
     ·取样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方法第57页
   ·试验结果第57-64页
     ·逐级取样不同取样方法所得核心种质的多样性指数第57-58页
     ·逐级取样不同取样方法所得核心种质的变异及变幅保留比例第58-64页
     ·逐级取样不同取样方法所得核心种质的变异系数和方差第64页
   ·讨论与结论第64-66页
第五章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遗传结构、分化和地理系统发生学研究第66-80页
 引言第66-67页
   ·材料与方法第67-69页
     ·取样层次与DNA提取第67-68页
     ·SSRs标记的扩增及扩增产物的检测第68页
     ·数据分析第68-69页
   ·结果第69-76页
     ·不同同类群中的遗传多样性第70-71页
     ·各同类群中的特异等位基因分布第71-73页
     ·同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第73-75页
     ·UPGMA聚类分析第75-76页
   ·讨论第76-80页
     ·SSRs的变异符合SMM(Stepwise Mutation Model)吗?第76-77页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地理发生学第77-78页
     ·云南稻种资源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第78-80页
第六章 SSRs位点DNA序列与核心种质扩增产物的比较多态性第80-92页
 引言第80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用于SSRs扩增多态性分析的群体第80-81页
     ·SSRs的检测和多态性分析方法第81页
     ·获取在三个品种中各SSRs位点的DNA序列第81页
     ·三个品种中各SSRs位点上的序列比较和分析第81页
     ·相关分析第81-82页
   ·结果第82-89页
     ·93-11和Nipponbare两个品种内的SSRs序列特征第82-83页
     ·亚种内及亚种间的序列变异第83-84页
     ·亚种间序列变异与93-11及Nipponbare序列特征的相关第84-85页
     ·SSRs扩增多态性和序列特征、序列变异的相关第85-89页
     ·基于扩增多态性的遗传分化与各序列特征、序列变异的相关第89页
   ·讨论第89-92页
     ·我们能从籼稻和粳稻SSRs位点内的序列特征得到点什么信息?第89页
     ·栽培稻遗传变异的分子动力学第89-90页
     ·亚种间遗传分化的分子动力学第90页
     ·某些启示第90-92页
第七章 核心种质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其主要模块的建立第92-114页
 引言第92页
   ·系统的总体设计第92-94页
     ·对系统的基本要求第92-93页
     ·系统的基本结构、界面及支持环境第93页
     ·系统的主要功能第93-94页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及其用例模型第94-98页
   ·几个功能模块分程序的实现第98-109页
     ·数据的管理与规范化模块的实现第98-100页
     ·统计分析模块的实现第100-102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Statistic)模块的实现第102-104页
     ·核心种质的取样模块的实现第104-109页
     ·尚未实现的功能模块第109页
   ·系统运行举例第109-114页
     ·模拟估算变异保留比例的运行实例第109-110页
     ·利用聚类进行核心种质取样的运行实例第110-114页
第八章 总结和结论第114-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附录3.1 引物序列表第129-131页
附录3.2 包含1527份材料的原始群体中各性状或位点的变异量和多样性指数第131-132页
附录4.1 逐级取样所得核心种质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性的t检验表第132-133页
附录4.2 逐级取样所得核心种质变异保留比例差异显著性的t检验表第133-134页
附录4.3 逐级取样所得核心种质变幅保留比例差异显著性的t检验表第134-135页
附录4.4 逐级取样所得核心种质变异系数差异显著性的t检验表第135-136页
附录4.5 逐级取样所得核心种质相对方差差异显著性的t检验表第136-137页
附录7.1 核心种质信息处理系统的部分主操作界面第137-140页
附录7.2 各功能模块的实体-联系图及其说明第140-147页
附录7.3 IPS-CGRCC已完成主要程序的功能及其操作约定第147-150页
作者简介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压静止同步补偿器的研究
下一篇:东北区域电力市场输电定价方案的研究